作者 | 美股研習社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01 焦灼的現狀
昨晚幾個重磅消息讓大盤反彈失敗:美國白宮正式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油氣的行政令,英國也表示將在年內停止進口俄油,歐盟擬于今年將俄羅斯天然氣年進口量縮減三分之二。俄方予以還擊,表示總統普京簽署了限制進出口的特別經濟措施法令,以保護俄安全。
“去俄化”繼續加碼。
其實從數據來看,雖然此前美國表示不制裁俄油(Z客的話和P客一樣信不得),但實際情況,早已是實質性的制裁了——
主要俄油產品大幅折價銷售
來源:Platts,GS
從上圖可以直觀看到,2月23日以來,俄油產品基本都出現了大幅折價銷售(最高折35%),而且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這里面主要反映了俄烏沖突的風口浪尖上,沒人愿意買俄羅斯的貨。
另外據高盛的報告,3月石油裝載量目前仍有一半未售出,這與俄羅斯出口相對于布倫特油價的敞口一致。如果這個情況持續下去,將意味著俄羅斯原油和石油產品海運出口下降300萬桶/天。
300萬桶/天是個什么概念呢?從歷史上來看,這已經是二戰以來的第五大單月中斷,僅次于阿拉伯石油禁運 (1973 年)、伊朗革命 (1978年)、伊朗-伊拉克戰爭(1980 年)和伊拉克-科威特戰爭(1990年)。雪上加霜的是,這種中斷可能會進一步開始影響哈薩克斯坦管道桶,造成更大的供需缺口。
對俄制裁可能造成史上最大、最久的石油市場沖擊
來源:彭博、IEA、GS
02 中國或成關鍵
俄烏沖突下,全球能源版圖可能重構。
應對這種供應沖擊,短期內需要全球戰略儲備、核心石油輸出國組織、伊朗,乃至更高的價格形成合力——最后的最后,不排除需求破壞的可能性。
中國,無疑是其中核心的一環。
從邏輯上講,中國進口了俄羅斯600萬桶/天出口量中的150萬桶,這個數字有擴大的空間。首先,從原油進口質量的角度來看,俄羅斯的原油非常適合取代從其他地方進口的,高達300萬桶/天的類似質量的中等含硫原油。其次,進口量的極限可以從目前約 1000萬桶/天,提升至1270萬桶/天。
中國進口石油的結構和俄主要供應相類似
來源:Kpler,GS
當然,這個過程可預想的不會太順利——石油大舉流向東方將收緊全球市場,而且這需要增加 12 天的運輸時間,相當于損失 9000 萬桶原油。相對好的消息是,俄油運輸主要以小型船只為主,受航運能力和制裁的影響有限。
俄油運輸主要以小型船只為主
來源:Kpler,GS
另外還有國際ZZ這個最底層的考量,可能限制我們在這場亂局中的行動。只不過從西方的角度來考量,這多少總比需求破壞(崩盤)要好。
03 增產極限在哪
滿打滿算,考慮到中國無法全部吸收俄羅斯的出口,增加供應可能需要考慮幾個核心來源:
(1)歐佩克:未來幾個月內最高可增加150萬桶/天的產量;
(2)伊朗和委內瑞拉可能在一年內再增加150萬桶/天;
(3)SPR(戰略石油儲備) 的釋放可能會在短期內緩解供需缺口,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可以以保障200萬桶/天。
(4)頁巖油一年內供應量預計可增加100萬桶/天。
核心OPEC國家增產空間
來源:Platts,GS
可以看到,目前最關鍵的是歐佩克和SPR,其他的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即便是歐佩克開始增產,也需要至少幾個月的時間,這給SPR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按最好的預期來算,有一定平滑過渡的可能性,但在現今一天變一個樣的局勢下,誰也不敢保證不出幺蛾子。
資本市場,向來不信最好的預期。
關鍵詞: 數解俄烏或引發史上最大的能源供應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