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肅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和項目建設對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的關鍵作用,把項目建設作為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努力實現投資有支撐、增長有動能、發展有源泉。
一批批大項目相繼建成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肅一批批大項目相繼建成,發揮效益。
——2017年9月29日,貫穿陜、甘、川三地的蘭渝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從那天起,沿線農牧業、種植戶嘗到了“物暢其流,貨隨其通”的甜頭。隴南車站負責人告訴記者:“蘭渝線全線開通運營后,隴南車站最高日均旅客發送量達1萬余人,當地盛產的花椒、橄欖油、龍井茶葉等農特產品借助蘭渝線跑出了‘加速度’。”
——2020年5月29日,世界首個全清潔能源送出的特高壓輸電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甘肅段)實現全線貫通,有效提高了我省清潔能源整體外送消納水平。該工程途經青海、甘肅、陜西、河南四省,輸電距離1587公里。
——2021年6月24日,歷經12載,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酒泉建成。酒泉市按照國家“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總體構想,建成了以玉門、瓜州、肅北為核心的千萬千瓦級風電開發規劃區和以酒泉經開區為中心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中區,全市并網風電裝機累計達到1045萬千瓦。
——2021年9月28日,全省引水渠線最長、覆蓋地區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通水。該工程供水范圍覆蓋白銀、定西、天水、平涼4市的會寧、通渭、渭源、甘谷、武山、秦安、靜寧、隴西8縣348萬人。
五年來,隴原各地通過實施交通、水利、能源、產業、社會事業等領域的項目,極大地拉動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數據顯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2017年的下降40.3%,回升到2018年的下降3.9%,2019年增長6.6%,2020年增長7.8%,2021年增長11.1%。截至2022年4月,已連續1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多措并舉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五年來,我省確定以量化管理為基礎,通過實施“百個重大項目黨政領導包抓推進”“百名廳局長精準服務幫扶百家企業”“百名處長百場政策宣講”“百名行長千家企業銀企需求對接”的“四百機制”,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實施。
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建設協同推進機制的意見》,將省級領導包抓范圍從計劃新開工項目擴大到重點領域續建項目,將重大項目調度搬上了甘肅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將重大項目建設工作納入市州重點工作完成情況評價辦法。
同時,堅持投資項目清單管理制度,編印重點投資項目、省列重大項目、重大前期項目“三個清單”,對項目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實時監控項目進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發展改革委不斷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逐步完備以發電機、輪轂等關鍵裝備為主的產業格局,加速推動甘肅由“風光”大省向“風光”強省轉變。截至2021年底,全省新能源裝機3095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48.6%。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22.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6.2%。
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精準有效做好要素保障,加強協作配合,通“堵點”,補“斷點”,以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優質服務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全省圍繞全面優化投資環境,以“告知承諾+事中事后監管”為核心,堅持規范審批與優化服務并重、簡政放權與強化監管并重、政策完善與技術支撐并重,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項目自主權和主體責任,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和動力。
與此同時,持續依托“制度+技術”推動投資建設領域“放管服”改革,全省投資建設項目“一網通辦”審批服務平臺上線運行;信用承諾制改革“1+8”政策體系已起草完成,正在蘭州新區、金昌市金川區、平涼市崆峒區開展運行測試;印發企業投資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指導意見,提出逐步全面實現以“標準地”制度供地的企業投資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
五年來,全省各地以實干抓項目,以項目促發展,進一步夯實“穩”的根基、激發“進”的動能、形成“好”的效應,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
(記者 燕春麗)
關鍵詞: 重大項目落地 社會投資 活力和動力 經濟運行的壓艙石 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