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岳麓山觀楹聯品古韻,在山下的便民市場買菜;中午,在狄道美食城吃一盤可口的熱涼面;晚上,在中天橋上觀洮水之城流光溢彩,品味洮之苑美食街各色美食……這是臨洮人普通又美好的一天。
晨光熹微,位于臨洮縣城東邊的岳麓山便民市場早已熙熙攘攘:水靈靈的蘿卜、綠瑩瑩的油菜、帶刺的沾著露水的黃瓜……各色時令蔬菜“翹首待嫁”,瓜果、鮮肉、熟食、干貨、各類農副產品一應俱全。
在16號攤位,攤主賈春芳正在稱西紅柿。四五個顧客圍著她,她顯得有點應接不暇:“市場建成后,生意明顯比以前好多了。早上浪完東山下來買菜的人多得很,以前一天也就賣個兩三百元,現在能賣七八百元。”一位正在選購黃瓜的大娘說:“現在買菜就像是逛超市,放心還舒服。”
賈春芳所說的東山,正是岳麓山。多年來,臨洮縣城的居民一直有上午上岳麓山鍛煉,下山后在附近的市場買菜的習慣。然而隨著群眾消費水平的提高,岳麓山的設施和菜市場已不能滿足居民消費的需求。
臨洮縣累計投資2600多萬元,加大岳麓山景區道路、景點、綠化、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成功創建4A級景區。并懸掛名人楹聯匾額260多塊,進一步增加了景區文化內涵,提升了臨洮人文城市品位。
岳麓山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董娟告訴記者,為了讓群眾在晨練后有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縣上以農副產品交易為主,新建了岳麓山便民市場,設置不銹鋼柜臺120組,為周邊群眾拓寬了收入渠道。
據董娟介紹,市場按照商品種類劃分6個區域,每個區域標有商品類別指示牌,居民一眼就能找到想買的東西。市場里雖然人流絡繹不絕,卻并不顯得雜亂。
中午,最讓臨洮人向往的便是吃一盤熱涼面,“一盤熱涼面,精神一整天。自金街美食城建成后,我們店里客源不斷。”蘇記涼面館老板蘇興民說。
去年以來,臨洮縣改造提升了金街美食城,有各色商鋪20余家,熱涼面、石子饃、百合甜醅、洋芋攪團等特色小吃應有盡有。距此不到1000米便是新建成的狄道美食城,這里建筑面積大,設施完備先進,進駐各色美食、小吃商鋪48家,既有臨洮傳統小吃,又有重慶小面、老北京雪梨湯、長沙臭豆腐等來自天南海北的小吃,顧客絡繹不絕,年銷售額1500余萬元。
陜西搟面皮店門庭若市,老板劉亞斌告訴記者,他是陜西寶雞人,自26年前搬到臨洮來,一直做搟面皮生意。以前的小吃城環境差,顧客也少,現在要好得多,臺位很多,好的時候一天收入在1000元以上。
夜幕降臨,位于縣城西洮河上的中天橋成為居民人氣最旺的打卡地。這里游人如織,各色餐飲店鋪賓客滿座。中天橋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網紅橋”,成為沿洮河綠色經濟帶上一顆璀璨明珠。
如今,在中天橋附近的數里洮河沿線,已建成曹家坪牡丹園、馬家窯彩陶小鎮、臥龍灣洮硯水鎮、狄道鄉韻等一批著名的旅游景點,建成了洮之苑、唐人街等美食一條街,已成為市民聚餐、休閑的主要聚集地。
“酸辣肚絲湯、麻辣羊蹄、胡辣羊頭、特色火鍋……在洮之苑美食一條街,總有一款美食引爆你的味蕾。”蘭州游客牛建國說。
洮之苑美食一條街現有營業餐飲商鋪30家,吸納就業800余人,年營業額2000余萬元。
近年來,臨洮縣堅持完善功能和提升品位同步推進,高品質推進早市經濟、夜色經濟、休閑經濟發展,投資158億元實施重點城建項目256個,改造提升水岸景觀15公里,建成“城市金街夜市”“洮之苑美食一條街”“城市中心狄道美食城”示范街區3個,極大滿足了群眾的消費需求。
同時,不斷優化消費服務,在縣城旅游景點、蔬菜市場、小吃街區等地開設公交線路4條,建設公共廁所15個,交通、水電、環境等公共配套設施不斷完備。
臨洮縣委書記許樹德說:“我們把拉動消費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不斷壯大消費市場,拓寬消費渠道,優化消費服務,居民消費穩中提速,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記者 丁陸軍)
關鍵詞: 岳麓山便民市場 人文城市品位 經濟社會發展 公共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