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口腔茅”通策醫療重挫,一度跌超9%,截止發稿跌8.71%,股價為135.9元,總市值約為435.75億元。
受通策醫療下挫影響,今日醫藥醫療板塊承壓走低,CRO方向領跌,個股方面,截止發稿,通策醫療跌超8%,諾禾致源跌超5%,美迪西、普瑞眼藥跌超3%,凱萊英、泰格醫藥等等紛紛走低。
消息面上,8月12日晚間,國家醫保局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為后續實施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規范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收費等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決定全面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調查登記的具體范圍是開展口腔種植牙服務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含公立、非公立醫療機構),確保“橫到邊、豎到底、全覆蓋”。
【資料圖】
資金方面,截止發稿,通策醫療遭凈賣出2.3億元。
通策醫療作為口腔醫療服務的專業口腔醫院,不生產種植體等醫療器械及耗材,上游承接口腔醫療設備及耗材供應商,下游主要面對患者,與少量公益項目。下游目前我國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較高而治療率低,就診療項目而言種植、正畸、兒科業務增長迅速,其針對的客戶群體包括了中老年、青少年以及兒童,各年齡段患者都呈現出不同的診療需求。據公司年報,2021年度種植業務44125萬元,收入占比17%。
據太平洋證券研究報告,在種植牙手術的費用構成中,核心材料種植體、基臺、等耗材的費用占比達到75%,剩下手術總費用的25%,則為治療費。按照集采后耗材費用80%的降幅計算,原本花費1萬元的種植牙總費用,在集采后7500元的各類耗材費用或降至1500元,如果占比25%的治療費用不變,總費用則降至4000元,降幅可達60%。如此一來,對依賴高端客戶為主的通策醫療的商業模式將造成沖擊。
對于種植牙集采,通策醫療相關人士回應稱,種植牙集采對于公司產品銷量和利潤不會有影響。還表示,現在的做法都是打包的方式,選擇的不是很主流的品牌,市場不愿意做。對于公司產品若進入集采是否會大幅壓降利潤,該人士稱,問題在于集采的產品有沒有人選。另外,進入集采的產品影不影響高端(產品)也是個問號,畢竟客戶是分層的。
早在今年3月16日,四川省醫保局發文稱,2022年將牽頭組織開展30個省(市、區)省際聯盟口腔種植體帶量采購工作。5月23日,四川省藥械招標采購服務中心發布口腔牙冠產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宣布對氧化鋯口腔牙冠產品開展申報工作。
種植牙集采的最大障礙是,種植體的價格只占整個手術費用的一小部分。多地開展針對種牙全流程費用的統計,應當是要對種植體、種牙手術費整體砍價。
此前,安信證券研報曾提及,國內市場上,小型口腔專科門診的占比超過90%;口腔專科醫院中,民營機構占到八成以上。另有數據顯示,私立醫療機構承擔了市場上60%左右的種植牙服務。
此次調查登記的具體范圍是開展口腔種植牙服務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含公立、非公立醫療機構),確保“橫到邊、豎到底、全覆蓋”。這一次,隨著國家醫保局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種植牙集采再進了一步。
參照國家衛計委于2017 年9 月20 日發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2016 年65 歲至74 歲老年人存留牙數僅為22.5 顆,有缺牙的65 歲至74 歲老年人中修復的比例為63.2%。
中信證券表示,隨著未來種植牙集采持續推進,單顆種植牙費用降低下患者支付及治療意愿有望顯著提升,種植牙總體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優秀民營醫療機構有望實現以量換價且有望滿足差異消費需求。同時考慮到國產、韓系及歐美品牌價格差距,如果未來集采政策推進,預計將有利于國產種植體品牌的快速放量,進口替代過程有望持續演化。同時目前我國口腔修復膜、骨修復粉等口腔修復材料主要為蓋氏占據,隨著全面集采持續推進,國產替代空間同樣顯著。
關鍵詞: 醫保局全面開展種植牙價格調查 口腔茅遭到空頭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