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的反復再次為互聯網醫療提速,企業應當如何布局未來戰場?近期平安好醫生(1833.HK)發布公告正式收購平安智慧城市旗下業務板塊平安智慧醫療。這個互聯網醫療頭部玩家此刻收購,意在何為?對于互聯網醫療領域而言,又釋放了什么信號?
風起云涌的互聯網醫療
(資料圖片)
自從2000年國家藥監局首次放開OTC線上銷售,正式拉開了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序幕。
早期,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主要圍繞醫療信息傳播和健康知識教育形成的輕型在線問診。2014年,政策首次放開處方藥在線銷售,資本大量涌入使得加速醫藥電商崛起,互聯網醫療行業進入狂熱期。2016年,政策收緊關于處方藥在線銷售問題,使得互聯網醫療行業一度遇冷,資本市場回歸理性。
隨著新冠疫情爆發,互聯網醫療進入了大眾視野,行業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業務呈現高速增長姿態。尤其是2022年春天奧密克戎沖擊,再次將互聯網醫療推上風口。基于居家抗疫所帶來的求醫問藥困境,多地衛健委曾呼吁,希望互聯網醫院發揮紓解就醫供需矛盾的作用,尤其鼓勵開展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康復以及健康管理監測等服務。
在后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發展潛力不容忽視,正在高速發展成為萬億黃金賽道。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以數字大健康市場規模作為統計口徑,預計由2020年314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30年的42230億元人民幣,占總體醫療健康支出比例也將有2020年的4.30%上升至2030年的24%。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多年的互聯網醫療發展史中,變化的不僅是行業規模與增速,更是商業模式的變革。
在互聯網醫療1.0時代中,各自為營發展為主力。早期,互聯網醫療企業在醫、藥、險的各自領域通過不同的業務模式摸索前行。例如在醫療服務環節中企業變身成為滿足消費級醫療需求的“輕問診”、健康咨詢以及為滿足嚴肅醫療需求而形成的互聯網醫療。而醫藥電商則是根據自身客戶需求分化為B2B、O2O和B2C。
在互聯網醫療2.0時代中,跨界合作成主流。相較于用戶需要穿梭在各式網站以及APP,在互聯網醫療2.0時代中,企業開始嘗試跨界合作共贏模式。例如,“醫+藥”成為不少玩家商業模式的選擇,將診療平臺與醫藥電商合作,在打通變現渠道的同時也極大提高了用戶粘性。與此同時,不少慢病管理平臺也探索與器械廠商合作模式。
在互聯網醫療3.0時代中,打造生態閉環成趨勢。2019年,國家政策為互聯網醫療逐漸打通醫保支付開了綠燈,在疫情催化下,放開了門診慢特病復診續方的互聯網醫保支付。同時,互聯網醫療企業在2.0“醫+藥”模式之上努力解決支付問題,行業進入“醫+藥+險”生態閉環的3.0時代。此時,誰同時能夠將“醫”“藥”“險”三項的牌照拿到,有效盤活多方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閉環,才有望成為商業模式變遷中的佼佼者。
其中,平安健康的商業模式生態閉環完整,并且具備差異化創新。自去年深化戰略2.0以來,平安健康持續深耕“管理式醫療+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健康服務”的商業模式,盈利情況不斷改善。相較于其他以“醫”或“藥”或“險”作為單一出發點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不同,平安健康商業模式的競爭壁壘更高。
圖表一:中國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演變
數據來源:IQVIA,格隆匯整理
收購平安智慧醫療:生態閉環再升級
從近期平安健康的大動作來看,平安健康并不止于此。根據公告顯示,平安健康宣布正式收購平安智慧城市旗下業務板塊平安智慧醫療,旨在通過收購將產業鏈再次升級生態閉環。
具體來看,平安健康將與Scientia Technologies Limited(簡稱“賽安迪科技”)、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平安智慧城”)訂立股份轉讓協議,本次交易對價為9686.46萬美元。交易完成后,平安健康將持有Scientia Smart Health Technologies Limited及平安穎像 (嘉興)軟件有限公司(合稱“平安智慧醫療”)100%的股權。
據悉,平安智慧醫療是以“衛健監管智能化、健康服務專業化、醫生賦能全面化”為理念,致力于衛生健康領域提供領先的“1371”智慧醫療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公共衛生應急管理、AskBob醫生站、慢病管理、診所監管服務等多類應用服務。目前,平安智慧醫療業務已經服務超過180個城市,覆蓋5.5萬家醫療機構,賦能超過140萬名醫生。
憑借強大的智慧醫療數字化體系,使得平安智慧醫療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根據公司官網顯示,平安智慧醫療擁有全球最大醫療數據庫之一,并且位列2018-2020年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中全球第一。
圖表二:平安好醫生收購公告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格隆匯整理
那么,為何平安健康會選擇收購平安智慧醫療?筆者認為,可以從產業鏈的角度出發來看這步棋的絕妙之處。
首先,生態閉環產業鏈更有“深度”。通常而言,在醫療生態圈中,互聯網醫療往往是醫生與患者溝通的橋梁。而對于平安智慧醫療而言,受眾群體則更為廣泛。由于平安智慧醫療能夠提供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應用服務,因此面向群體則擴大至政府機構、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四大群體。在平安健康收購后,醫療產業鏈條將進一步升級,應用場景更豐富,生態圈進一步擴大。
其次,對于患者而言,服務水平更有“溫度”。相較于其他同業,平安健康并不依賴純互聯網線上獲客運營,而是面向有支付意愿的高質量用戶,提供線上+線下端到端閉環服務。而隨著收購完成,平安智慧醫療的SaaS模式將通過“智能監管”、“智能診所”、“智能村醫”三大方向協同平安健康擴大“到店”基層醫療網絡覆蓋,提升基層診療規范性和效率。與此同時,這將成為對于平安健康在“線上+線下”端到端閉環服務提供很好的補充。
然后,對于醫生而言,輔助診斷更“精準”。醫生作為專業壁壘高的群體,職業生涯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為患者保駕護航。而平安智慧醫療的AskBob醫生站應用能夠更好的幫助醫生做輔助診斷治療,提高診斷精準度。據悉,AskBob醫生對85種常見病的診斷精度達到90%,總體覆蓋疾病超過1500種,已經覆蓋中國30個省級行政區,在約5.5萬家醫療機構上線應用,服務超過140萬名醫生。隨著平安健康收購,將填補其在智慧醫療醫生輔助診斷上的空白,大幅提高醫生端用戶粘性,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
最后,對于機構而言,醫療管理更“智能”。慢病管理,在人口新格局下成為政策重點關注問題。政策面上近年來正在不斷鼓勵以創新的方式方法來積極探索新的醫療發展道路,并鼓勵相關“互聯網+醫療健康”等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真正為居民帶來健康服務,讓以慢病為代表的疾病可以更加有效管理與改善。而平安智慧醫療的智慧慢病管理平臺,能夠將AI融入區域慢病管理全流程,打造智慧化的“預防-治療-康復”慢病管理閉環。隨著收購完成,平安健康自身的家庭醫生會員制度與智慧慢病管理平臺能夠做到強強聯合,協同效應更強,涵蓋超4億慢病群體,輻射半徑觸達超百億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市場空間進一步提高。
小結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當疫情的反復再次為互聯網醫療提速,企業應當如何布局未來戰場?
宏觀層面上來看,順應國家發展趨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健康需求。正如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微觀行業發展上來看,回顧互聯網醫療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出,從各自發展到產業鏈融合,生態鏈中構建完善的閉環成為必然趨勢,在生態閉環上深耕挖掘的玩家將有望脫穎而出。
而此次平安健康收購則是進入深化產業生態閉環的經典案例。作為平安智慧城市的重點板塊之一,平安智慧醫療既是平安重塑線下醫療業態的“連接器”,也是構建底層技術優勢的“螺旋槳”。
實際上,自平安健康提出深化戰略2.0以來,商業模式清晰明了,半年報中的亮眼表現更是獲得了多家機構看好。根據WIND數據顯示,近一個季度以來更是已獲得超過7家券商給予“買入”等評級,并獲得摩根士丹利增持40.97萬股,值得期待。
圖表三:平安好醫生相關評級情況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關鍵詞: 平安好醫生(1833 HK)收購平安智慧醫療 生態閉環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