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中央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從上個季度的5%降至4.5%,已連續7個季度下滑,為6年多來最低水平。為此,市場普遍預期印度央行將開啟六連降模式。
然而當地時間12月5日,印度央行并沒有降息,只是將其基準回購利率(即回購給商業銀行的利率)維持在了5.15%。該央行給出的原因是,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符合其實現4%的中期通脹目標(上限和下限分別為6%和2%),并支持經濟增長。
按照CNBC的說法,印度央行或已經意識到了此前五連降的效果并不如預期,且反復使用這一政策工具,將會失去效用。
降息不好使
《印度快報》稱,對印度來說,經濟增速長期大幅放緩并不新鮮。自獨立建國以來,印度的GDP增長率至少遭遇8次歷時兩年或更長時間的大幅下跌。
而增長下滑的背后,卻是極為復雜的經濟問題。野村證券印度和亞洲(除日本外)首席經濟學家索納爾·瓦爾瑪(Sonal Varma)表示,印度的經濟放緩比一年前市場觀察家所預期的更為嚴重,這是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知名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肖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經濟的主要問題依然是出口和消費的問題,由于國內通脹抬頭,消費者縮減支出,同時也抑制了企業的投資,再加上出口市場的放緩,經濟便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
除此之外,紛繁復雜的國際問題也成為了印度經濟下行的原因之一。印度央行在其政策聲明中稱,國內需求復蘇的延遲、全球經濟活動的進一步放緩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都在影響著印度經濟的發展。
而印度國內金融機構也頻現問題。瓦爾瑪表示,當前印度的企業和銀行正在經歷一個資產負債表去杠桿化的周期,然而低利率和高流動性根本無法幫助企業和機構去杠桿化,反而使它們的債務飆升。
此前,為了刺激經濟,印度央行自1月以來,已將回購利率累計下調了135個基點。
然而,這個最為普遍的提振經濟的手段,在不少經濟學家看來并不十分有效,因為此前大部分降息并沒有直接作用于經濟,尤其是信貸市場,反而導致了印度的通脹加劇,食品價格不斷上漲。
肖磊亦表示,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印度央行可能會暫時性接受經濟增速放緩,以穩定國內通脹和本幣幣值。
不僅如此,印度的影子銀行(指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還在慢慢吞噬著印度的金融穩定,使得降息手段無法發揮出其該有的效用。
CNBC在12月5日的文章中稱,理論上講,當央行降低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時,這些銀行便能夠讓消費者獲得低息貸款,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但現在,印度許多貸款機構都被大量的不良資產所累,這使得他們不愿意將低息借貸的全部好處給予消費者,自然也就無法達到央行期待的經濟增長。
基建來救場
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于是,印度政府瞄準了基建市場。
12月1日,印度財政部部長西塔拉曼表示,未來5年,印度將開啟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超過100萬億盧比(約合1.39萬億美元)用于開展多項大型基建工程,初步確定的10個首期項目將會于12月15日公布。
一直以來,基建是印度總理莫迪的一張經濟王牌。早在今年4月,莫迪便已在競選時承諾,如果能連任,他將在基建方面投入百萬億盧比,以促進經濟發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年8月,成功連任的莫迪對外宣布了自己的新政目標,稱要用5年時間打造5萬億美元的新印度,重點推進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其中一個重點便是在5年內投入百萬億盧比振興基建。
將基建作為發展經濟的主要手段,這是印度總理莫迪在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時就總結出的成功經驗,并且在其第一個總理任期期間,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據印度品牌權益基金會公布的數據,印度全國高速公路里程從2014財年的9.2萬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2.2萬公里,2018年機場增至102座;2018財年,印度全國公路長度為122434公里,較2014年莫迪剛上任時的92851公里,多了73%。在此背景之下,印度成功晉升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而在2014年,印度僅為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
關鍵詞: 印度經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