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產業冰火兩重天,一面是傳統汽車巨頭為電氣化轉型批量裁員;一面是特斯拉大開殺戒,Model 3不斷攀升銷量巔峰。曾經被傳統車企蔑視的汽車界“叛逆”,逐漸成長為傳統車企的心靈陰影。
全球汽車產業冰火兩重天,一面是傳統汽車巨頭為電氣化轉型批量裁員;一面是特斯拉大開殺戒,Model 3不斷攀升銷量巔峰。曾經被傳統車企蔑視的汽車界“叛逆”,逐漸成長為傳統車企的心靈陰影。
近日,繼上半年特斯拉銷量超過保時捷引發業內熱議后,特斯拉市場再迎里程碑。據國外數據專家Kevin Rooke統計數據顯示,特斯拉的累計銷量目前已經超過比亞迪,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車企。
截至2019年10月,特斯拉累計已交付807954輛電動汽車,而比亞迪迄今為止則累計交付787150輛電動汽車。
幾乎同一時間,在工信部發布的第1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牌TSL7000BEVAR0純電動轎車赫然在列。這意味著,特斯拉在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將獲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市場競爭里進一步提升,按照工信部信息計算,其單車補貼金額約為2.25萬元。
全球銷量登頂的同時,中國市場再獲突破,特斯拉似乎已經苦盡甘來。近日,馬斯克在致員工的一封公開信中還表示,12月將確保所有的電動車在年底交付給消費者。
隨著智能電動時代逼近,特斯拉已漸漸勘破產業變革的迷霧,反觀傳統車企,卻還在裁員求生的困境中不得而出。
特斯拉超比亞迪銷量全球第一
今年7月,特斯拉發布二季度財報,凈利虧損4.08億美元;同一時間,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CTO杰弗里·斯特勞貝爾(J.B. Straubel)離職,一夜之間特斯拉股價暴跌460億元。受挫后,特斯拉并沒有陷入低迷,反倒是觸底反彈,迎來高光時刻。
9月,就在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超跑Taycan量產發布之際,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網站EVSales發布2019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特斯拉銷量15.8萬輛,首次超過保時捷的13.4萬輛,迎來里程碑式的跨越,讓行業重新正視特斯拉這個新晉競爭對手。
超越保時捷后,特斯拉的腳步并沒有停歇。近日,特斯拉銷量再迎里程碑,以807954輛的全球交付量超過比亞迪(787150輛),位列全球第一。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產品上的“至下而上”與“至上而下”一直是業內討論的焦點。自2016年起,比亞迪憑借中國新能源市場爆發,以及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電動卡車和電動大巴的多元產品線布局,在全球銷量上始終壓著特斯拉一頭。
如今,特斯拉依靠Model 3終于完成逆襲。
除終端市場的不斷攀升,特斯拉還擺脫了無法盈利的困局。今年10月特斯拉發布三季度財報,交付量為97000輛,刷新了歷史記錄;凈利潤1.43億美元,實現了扭虧為盈,并直接推動特斯拉股價盤后大漲約20%。在全球汽車蕭條之際,特斯拉的蒸蒸日上,無疑給轉型升級的傳統車企帶來的迫切的壓力。
中國市場獲補貼2.25萬元
在打開全球市場的同時,特斯拉在中國的布局也到了即將收網的時候。
國產特斯拉一直牽動著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心弦。自2018年7月特斯拉選址上海后,其建廠進度就頻頻被各大媒體報道。今年11月上旬,首批國產特斯拉試制車正式下線,并入住特斯拉全國各地體驗店。
在剛剛過去的廣州車展上,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首次亮相使得特斯拉展臺備受關注。目前,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特斯拉中國)已經正式開啟預定,起售價為35.58萬元,預計在2020年春節之前開啟交付。12月9日,時代財經就正式發布、交付計劃詢問特斯拉方面,截止發稿前未獲明確回復。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一直對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持歡迎態度。今年8月底,特斯拉全系車型登上工信部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購置稅全額免繳后,最高可節省9.9萬元。
如今,在工信部發布的第1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牌TSL7000BEVAR0純電動轎車赫然在列。
這意味著,特斯拉在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將獲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按當前標準核算,其補貼金額約為2.25萬元。相比35.58萬元的售價,2.25萬元的補貼固然是一個小數目,但對特斯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正面意義。
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的營業收入為21.3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45億美元相比增長了48%。其中,第三季度在華營收達6.6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09億美元增長了64%。
隨著國產特斯拉逼近,中國巨大的新能源市場或將使得特斯拉業績更上一層樓。
此外,特斯拉的德國工廠也在積極推進中。憑借旗艦車型的持續暢銷,特斯拉或將成為寶馬、奔馳、大眾這一級別的新跨國汽車巨頭。
傳統車企還在忙裁員
與特斯拉茁壯成長狀態迥異的是,面對汽車產業智能電動革命,傳統汽車巨頭不僅發力遲緩,始終無法擺脫滯后的局面,還陷入了更為尷尬的裁員風波里。
今年以來,各大車企相繼陷入裁員泥沼。在過去兩周里,奧迪宣布2025年前將裁員9500人,戴姆勒宣布未來兩年裁員至少1萬人。
此外,還有寶馬計劃到2022年在德國裁員6000人;通用汽車宣布計劃在北美裁員近15000人;福特表示全球裁員7000人;日產計劃在全球裁員12500人……
12月9日,汽車分析師盧昊向時代財經表示,“全球車企頻頻裁員的原因很簡單,大象轉身不易,受迫于當下汽車市場的重重變革,必須對有限資源重新分配,尤其是電氣化資源,員工結構性失業在所難免。”
而特斯拉顯然沒有這樣的負擔,某自主品牌負責人向時代財經表示,“車企對特斯拉是既不屑又懼怕,還有些羨慕。”特斯拉越是得勢,傳統車企內心深處就越是不安。
當然,傳統車企并不會束手就擒。在過去兩三年里,車企針對智能電動領軍企業特斯拉展開里諸多圍殺,捷豹I-PACE、奧迪e-tron、奔馳EQC等等旗艦電動車型都以“Model 3殺手”自封。
但遺憾的是,除在電動汽車領域銷量一騎絕塵外,放眼整個豪華品牌,特斯拉Model 3在美國的銷量已經以1.2萬輛的優勢超越2018年豪華車第二名的雷克薩斯RX,更是寶馬3系、奧迪A4和奔馳C級的兩倍。
技術專利、售后運營、資本運作、成本控制、精益生產能力更為領先的傳統車企非但沒能一舉消滅特斯拉,反倒是差距越來越大。隨著特斯拉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其在傳統車企心里投下的陰影將更加巨大。
關鍵詞: 傳統汽車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