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0日,美國波音公司“星際客機”(CST-100 Starliner)飛船首次進行不載人測試飛行,計劃在21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運送約270公斤補給和設備,并帶回部分研究樣品,于28日返回地球。但發射約1小時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表聲明表示,飛船過早消耗了大量燃料,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不能冒險與空間站對接,需要提前返回地球。
當天,波音公司競爭對手Space X的CEO馬斯克便在推特上表示,“進入軌道是很難的,祝軟著陸順利并迅速恢復進行下一個任務。”
這次首飛測試對波音公司意義重大。
今年3月,同為NASA供應商的Space X的“龍”(Crew Dragon)飛船已成功進行不載人的測試飛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并成功返回地球。但是在4月Space X的“龍”飛船在發射中出現爆炸事故, 幾乎被摧毀。因此,NASA表示,Space X載人“龍”飛船的下次飛行測試被推遲到2020年1月進行。
波音公司原本可借此窗口期證明旗下飛船可靠性,并搶先一步發射載人飛船。但首飛失敗后,波音公司可能也需要不斷進行重復測試,從而大大推遲了其載人飛行的時間表并推高了成本。
外媒分析認為,作為老牌航空航天企業,波音以強調可靠性應對行業后來者的價格和創新優勢,但“星際客機”號飛船首飛失利或將打擊波音的可靠性優勢。
目前,“星際客機”已于北京時間12月22日20:58分左右,在預定的新墨西哥洲白沙太空港成功著陸。波音公司任務團隊在飛船著陸后表示,雖然未能實現計劃,但飛船與空間站建立了通信聯系,還驗證了導航及控制系統,這也是很大收獲。
談及首飛失敗的原因,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汀在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是定時器出錯導致太空艙過早地燃燒了大量燃料,使它無法到達預定的軌道。NASA和波音公司曾試圖手動糾正自動錯誤,但通過NASA的衛星通信網絡發送的任務控制命令莫名其妙地被推遲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汀在新聞發布會 來源:外媒
“宇宙飛船并沒有按照我們預期的時間飛行。”波音太空公司CEO吉姆·奇爾頓(Jim Chilton)在20日向外媒表示,不知道是什么導致這種情況,目前仍在查明故障原因。
2011年美國航天飛機全部退役后,美方宇航員均搭乘俄羅斯飛船往返太空站。截至2019年7月,美航天局已購買了70個俄羅斯“聯盟號”座位,花費39億美元。為擺脫這一局面,2014年,波音公司與Space X獲得了NASA總計68億美元資金,以開展載人飛船項目。
今年,NASA曾宣布名為“阿爾忒彌斯”(Artemis)的月球探索計劃,預計在2022年完成載人飛行,2024年送宇航員登上月球。對于NASA來說,尚有充足的試錯時間,但對于兩家公司而言,試錯意味著承擔更多的發射成本。
關鍵詞: 星際客機提前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