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企業開展銀行業務的門檻放開之后,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很快浮出水面,并非此前呼聲最高的亞馬遜,而是早就躍躍欲試的沃爾瑪。與風投公司Ribbit Capital聯手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對于亞馬遜來說,是聰明的選擇,畢竟前者在金融科技領域經驗豐富,而坐擁百萬用戶的沃爾瑪也不愁市場。
只不過,在監管圍攻Facebook加密貨幣項目的前車之鑒下,威脅了華爾街的沃爾瑪,或許也面臨著成為下一個箭靶的挑戰。
第一個吃螃蟹
在允許大型企業開展銀行業務的新規獲得美國監管部門批準后,沃爾瑪率先邁出了第一步。當地時間1月11日上午,沃爾瑪在網站發布聲明,宣布將與金融科技投資公司Ribbit Capital進行戰略合作,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初創公司。
根據聲明,沃爾瑪將持有這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的多數股權,其董事會將包括幾位公司高管,其中包括首席財務官布雷特·比格斯和沃爾瑪美國首席執行官約翰·弗納。沃爾瑪表示,它還將任命獨立的行業專家進入董事會。
另外,沃爾瑪還提到,未來新公司的增長可能通過與領先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和收購來實現。
消息發布后,沃爾瑪股價周一盤后交易上漲1.5%。沃爾瑪的市值目前為4167億美元。
沃爾瑪的新“搭檔”Ribbit Capital是一家位于硅谷的風險投資公司,此前得到了各種機構投資者的支持,包括西班牙銀行集團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ina SA,硅谷銀行和眾多高凈值人士。
在金融科技領域,Ribbit Capital的名字并不陌生,曾投資過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信用卡公司Credit Karma以及在線券商Robinhood。后者在去年下半年聲名鵲起,新冠疫情在美國蔓延后,這家散戶大本營快速崛起,根據最近報道,Robinhood已啟動IPO計劃。
各方面來看,這似乎是一個已經很完善的金融投資公司。該公司表示,將為沃爾瑪員工和顧客開發”獨特“、可負擔得起的金融產品。不過,對于新公司的名稱和業務范圍,沃爾瑪并沒有透露更多信息,也沒有透露將于何時開始推出服務。
對于新公司的具體業務和進展等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沃爾瑪方面,但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具體回復。
雖然沃爾瑪并未“劇透”太多,但走進金融科技行業的這一步并不意外。
早在2017年,沃爾瑪就曾推出自己的“金融服務”:不用信用卡,先用后付款。在當年的黑色星期五、圣誕季來臨之前,為了吸引消費者,沃爾瑪推出了“商品保留服務(Layaway Program)”,消費者可以先以低價(或者說“首付”)將商品拿走,然后在規定時間內再把余下的金額補齊即可。
除此之外,沃爾瑪也推出過自己的MoneyCard,這是一種預付費借記卡,可以讓顧客存錢,用它購物,特點是可以鼓勵理財或者幫助有信用歷史問題的人。此卡不能透支,沒有月租費,沒有最低余額要求。
不過,亞馬遜此前的試水基本還是以零售為主,金融服務只是附屬手段。相較之下,現在沃爾瑪才是實實在在走入了金融科技圈內。
天時地利
“沃爾瑪可能是想借助其線下場景優勢,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道。
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的11500家線下門店和電商網站,每周有超過2.65億客戶訪問量。僅在美國,沃爾瑪就擁有近5000家門店,而90%的美國人居住在距離沃爾瑪門店10英里的范圍內。沃爾瑪的優勢顯而易見。
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還提到,之前美國的政策放開監管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時就有很多人猜測一些大型企業紛紛會涉足金融領域。
去年12月,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批準了工業貸款公司(ILC)的監管法規,將允許大型企業開展銀行業務,同時又避免了專業金融公司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所受的約束。
“而沃爾瑪自身的品牌公信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楊水清補充道,而沃爾瑪做金融的優勢也在于此。如果真如傳言所說沃爾瑪將為員工和顧客開發”獨特“、可負擔得起的金融產品,廣泛的消費者基礎無疑是沃爾瑪的一個巨大市場。
而根據美聯儲的數據,6%的成年人沒有支票、儲蓄或貨幣市場賬戶。這些美國人更傾向于尋求短期解決方案,比如典當行或發薪日貸款,這可能會導致額外費用或高利息費用。這一部分人可能也對諸如此類的企業金融產品有需求。
空白的市場加上天時地利,亞馬遜當下的試探時機正好。尤其是在民主黨拿下兩院控制權,拜登又上臺后,美國的政策肯定還會像刺激經濟方面傾斜,同時金融科技依然是發展重點。“當然也包括修復疫情、加強美國國內信貸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楊水清說。
此外,在楊水清看來,沃爾瑪選擇和投資公司合作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一個有用戶基礎,一個有技術手段,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合作。
“跨界”挑戰
雖然優勢明顯,但畢竟是跨界,沃爾瑪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小。
楊水清也指出,即使沃爾瑪有自己的品牌公信力背書,但是從市場來看,民眾對金融或者銀行有一定的依賴性,沃爾瑪想要做出受眾認可的產品也還需要一個過程。
另外,楊水清坦言,進軍金融科技領域,沃爾瑪是第一個,但肯定不是唯一一個,其他類似的企業也會紛紛加入,來分食華爾街的這塊金融蛋糕。
事實上,在沃爾瑪之前,亞馬遜呼聲更高。早在2007年,亞馬遜就推出了第一款支付產品Amazon Pay,之后亞馬遜一直在拓展Amazon Pay市場,如與支付服務商Worldpay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而在2017年,亞馬遜又傳出了與摩根大通等金融機構進行早期談判的消息,計劃推出亞馬遜自有品牌賬戶,是為年輕客戶和沒有銀行賬戶的客戶建立一種“類支票賬戶”產品。彼時的調查顯示,大約有45%的美國人愿意使用亞馬遜作為他們的主要銀行賬戶。
這意味著,在金融科技領域,沃爾瑪仍將與自己的老對頭亞馬遜同臺競爭。
另一方面,監管也會是沃爾瑪要考量的因素,雖然允許大型企業開展銀行業務的規定已經獲批,但并不意味著紅線會就此消失。
事實上,就在ILC的新規獲批時,Better Markets法律總監史蒂夫·霍爾就指出,FDIC違反了近70年前確立的銀行和商業應保持分離的基本規則,這樣的組合無法得到充分監管,它們會構成不穩定風險,甚至可能助長不公平競爭。
不過,美國聯邦政府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互聯網巨頭的金融創新將會面臨著空前的挑戰。這一點,另一家試圖在金融科技領域大展拳腳的巨頭已有體驗。Facebook推出了數字貨幣項目,并推出了數字錢包,但超前的野心換來的則是聯邦政府的輪番考問。
但對于延伸到數字貨幣的業務,蘇筱芮認為,Facebook是互聯網公司,具有互聯網基因,而沃爾瑪是實體企業,無論是互聯網基因還是金融基因都匱乏,自己打造的話短期內比較困難。
楊水清也覺得這個短期內并不現實,她指出,金融公司做產品、支付是一個環節,但如果到貨幣就是另一個層面了。
“但從外部引入,比如支持比特幣交易倒是有可能的。”蘇筱芮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