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物價指數持續回升,部分升至數十年高位,各界人士關于未來物價指數上升是否會持續較長時間、回升幅度是否仍將保持較大幅度、持續的物價上升是否會引發通貨膨脹等問題分歧不一,對美聯儲議息會議何時傳遞出貨幣政策正?;鞔_信號更將格外關注。
美國物價指數快速回升
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強勁攀升,高達5%,高于4月的4.2%;核心CPI上漲幅度也高達3.9%,高于4月份的3%,為29年來的高點。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的報道稱,5月CPI僅低于2008年8月的5.3%。此外,4月的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同比上漲了3.6%,也是13年來的高位。PCE表現出較低的波動性,因此更為美聯儲看重。
據報道,5月份美國物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部分源自去年較低的基數效應。去年5月份,美國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這和4月份美國CPI快速上升的原因基本類似。
法新社的分析認為,5月美國CPI上漲主要還是基數效應的影響,尤其是能源因素。其中,二手車和能源價格對物價上漲的貢獻最大,同比分別增長29.7%和28.5%。英國《金融時報》和法新社的報道稱,二手車價格上漲貢獻了三分之一的當月CPI漲幅。
《金融時報》也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凱西·博斯特簡希斯的觀點稱,這次的通脹數據主要是由于強勁的基數效應,這種效應在未來數月中將趨于減弱。
不過,5月份各分項因素價格出現普遍上行,從而推動了物價整體上漲,食品、家具、衣服、機票等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6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生產價格指數(PPI)數據和核心PPI數據分別為6.6%和4.8%。同一天公布的5月零售數據顯示,由于受到汽車銷售的拖累,5月零售同比下跌1.3%,凸顯供應鏈瓶頸帶來的多方影響。
通脹風險看法分歧仍大
關于美國物價指數連續上漲是否會帶來通脹風險的看法目前分歧仍然較大。
Market Watch引用經濟學家本·艾爾斯的觀點稱,5月的CPI數據有可能已達到峰值,并將在未來幾個月逐漸回落至疫情前水平。PNC金融服務公司的高級經濟學家比爾亞當斯認為,某些領域消費開支的服務快于勞動生產率的回升,因而暫時推高了通脹。CNBC引用聯博基金一位高級經濟學家的觀點說,通脹飆升是暫時的,即使它比大多數預測者最初預計的更為劇烈。
《金融時報》的報道說,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通脹一直不是美國經濟的主要威脅。美聯儲基本上對這些數字不屑一顧。美聯儲官員認為,目前的上漲是由于一些暫時性因素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因素會減弱,去年同期由于疫情的預防措施,許多經濟活動仍然受到限制。此外,拜登政府正試圖說服國會在未來10年內通過超過4萬億美元的額外支出,該政府的官員也認為,隨著經濟復蘇,預計到明年通脹率會上升,但不會失控。
不過,還有一些經濟學家和許多共和黨議員認為,美聯儲低估了通脹加劇的風險。
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就不斷敲響通脹警鐘,他對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提出了強烈批評。薩默斯說:“如果美國經濟過熱,最終由美聯儲或市場推動利率飆升,本已脆弱、杠桿率過高的全球經濟將面臨巨大風險。”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博斯特簡希斯審慎地表示,由于經濟重啟和供應鏈瓶頸問題所引致的價格上漲將可能導致通脹提升,由于供需失衡問題只能逐漸得到解決,因此,這些因素引致的物價上漲將較難解決。
據估計,彭博商品指數今年以來上漲了近25%,較2020年4月的低點上漲了60%以上。部分商品漲幅更驚人:銅價已從2020年3月的低點上漲了125%;布倫特原油較2020年4月略低于每桶20美元的低點上漲了近280%。下一階段,隨著經濟重啟、旅行禁令放寬,服務需求反彈很可能會再將服務業價格推高至疫情前水平。
因此,市場交易員還在關注,這種不斷上漲的價格壓力是可持續趨勢的開端,還只是經濟活動重啟、基數效應與供應鏈暫時中斷驅動下的“暫時現象”。
市場關注美聯儲政策風向
美國4月CPI曾助推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5月中旬一度升至1.7%,并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維持在1.6%-1.7%區間震蕩。但6月初不及預期的非農就業報告公布之后,本輪美債收益率出現下行。截至6月10日,較前期高點已回落約30個基點。
今年2月中旬前,美債利率快速攀升主要受通脹預期回升驅動。疫情后美國經濟加速復蘇,疊加拜登政府推岀的數輪大規模財政刺激,使通脹預期不斷升溫。此后,隨著通脹預期趨于緩和,實際利率替代通脹預期成為推動美債利率波動的核心因素,彼時市場關注點更多落在經濟數據的改善上。而隱含通脹預期從5月峰值下降19個基點,這與CPI連續兩個月的大幅上漲形成了鮮明對比,顯示投資者對于長期通脹的擔憂有所降溫。
美聯儲官員的不斷安撫也起到了作用。市場認為,即使通脹持續幾個月超出美聯儲目標值,美聯儲也會維持耐心,因為就業和經濟活動本身是最關鍵因素,在未看到確定的經濟復蘇信號前,美聯儲并不急于行動。
預期的改變使美國股市不再因通脹急升而暴跌,而是繼續享受流動性盛宴下的“末日狂歡”。
在此情況下,美聯儲政策將更受關注。如果有跡象顯示美聯儲對通脹假設的信心越來越弱,那么受益于量化寬松的股市將緊張不安,債市也將受損。
一些市場人士預期,美聯儲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會議上討論何時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不過大多數分析師預計,美聯儲在8月的懷俄明州杰克森霍爾年度會議之前不會做出決定。
普特南投資公司的高級市場策略師克里斯·加利波說:“我們正在取得進展,但經濟并沒有過熱,也不是失控的火車,那樣的話將迫使美聯儲采取行動。”
不過其他人擔心,市場對通脹和其他風險已經變得過于自信,這包括潛在的加稅和經濟增長率觸頂等風險。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門的分析師提出,通脹可能比許多人預期的更可持續的原因包括二級指標,如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對小企業的調查顯示,價格壓力正在向客戶滲透。“過渡性通脹的理由清單越來越長。更高、更持久的通脹的風險正在增長。”美國銀行的分析師寫道。
(記者 周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