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倉期遭遇“磨底”行情 次新權益類基金業績普遍不佳
兩市自5月份后連續下行,日前上證指數失守2700點,市場延續“磨底”行情。而5月份后成立的新基金建倉期遭遇“磨底”行情,次新權益類基金業績普遍不佳。
建倉期表現普遍不佳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7月份后成立的190只基金(A/B/C類份額分開計算)中有82只凈值下跌,20只凈值已然為面值,88只下跌,平均跌幅0.43%。而6月份后成立的312只基金(A/B/C類份額分開計算)平均跌幅則已高達0.86%。
數據顯示,7月份后成立的基金中,凈值下跌的絕大多數為權益類基金、可轉債基金和港股主題基金,絕大多數純債基金和定開債基均取得正收益,而依然空倉的基金中,權益類和偏債類各占半數。
成立以來取得正收益的次新基金中,除東方臻選純債債券C因大額時候凈值大漲30%外, 87只基金中僅倆兩只基金收益超1%,其他基金收益均在1%以內。
而由于建倉速度不宜,次新權益類基金業績收尾差距較大。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負收益的基金中有47只基金跌幅在1%一下,22只基金跌幅超2%,僅7只基金成立以來跌幅超5%。這其中華寶香港中小C成立以來下跌12.66%,跌幅最大,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長城中證500兩只基金跌幅均超8%。
建倉速度致業績分化
今年下半年以來,雖然A股呈現反復震蕩走勢,但部分基金低位建倉依然熱情,而建倉速度不一也真是權益類基金業績分化的主因。
有基金經理認為,從股市歷史來看,磨底過程往往非常漫長。后續可能會有一些結構性行情,但趨勢性行情的概率不大。從數據看,跌幅在1%以內的47只基金大多采取謹慎建倉策略,凈值波動并不明顯,而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7月3日成立,其建倉速度與股市持續下跌疊加,導致其凈值兩個月跌幅超8%,此外,長城中證500等基金成立于8月13日,短短一個月內凈值跌幅同樣超8%,其建倉度明顯快于其他基金。
除權益基金外,新成立的港股主題業績同樣不理想??v觀8月,港股市場震蕩不止,最低時見26871點,后在央行重啟“逆周期因子”刺激人民幣匯率反彈及特朗普支持弱美元政策等利好因素下,月末恒指企穩,最終收27888點,月跌231點或2.43%。絕大多數板塊都出現下跌,僅5G概念帶動電訊板塊微張,而前期熱門的板塊如公用事業等都出現了一定的回調,科技板塊因中報業績不及市場預期,整月連續下跌,直接拉低了主題基金業績。
恒生前?;鹫J為,港股仍將維持低位震蕩走勢:近期陸續公布的業績顯示龍頭企業的盈利仍具備較強的韌性,疊加邊際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正在逐步改善經濟增長預期。另外,市場已經將人民幣貶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戰等負面影響逐步反應到盈利預測及估值中去。綜上所述,短期內市場有望逐步確認底部。但經濟慣性下滑將在短期內繼續打壓市場投資氣氛,加上中美貿易戰亦存在惡化發展的可能性,進一步打擊風險偏好,因此預計波動率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九泰基金宏觀策略組認為,就市場走向來看,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情緒面均處于偏向抑制狀態,市場疲弱態勢還將延續,市場機會將主要體現為結構性機會,而該結構性機會核心基礎在于兩方面因素:一是行業估值和盈利匹配程度更為占優帶來的配置偏好,二是政策端調整帶來的階段性和局部性機會。高景氣、高確定性以及受益政策催化明顯將是核心投資主線。
博時基金魏鳳春認為,美國9月大概率加息,仍將壓制全球市場風險偏好,但國內政策調整積極,A股下行空間或有限。對A股保持中性,結構上關注金融與消費,輔以周期的交易型機會。(記者 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