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你可以完整采購一輛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如果你駕駛的是一輛蔚來汽車,只需要幾分鐘的換電時間便解決了“里程焦慮”;去一趟包河區的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讓園區智能網聯汽車帶你體驗自動駕駛的樂趣……這里是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奔向“新四化”的一個縮影。
截至2021年5月31日,蔚來累計完成交付109514臺。不僅造車新勢力在合肥“迎風起舞”,傳統車企也在新領域“長袖善舞”。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下稱“江汽集團”)是本土成長起來的一家整車汽車企業,產品覆蓋客車、貨車、乘用車等多個類別,也是我國最早一批開展新能源汽車研發推廣的傳統車企。
2020年,江汽集團與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簽署戰略合資合作協議,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出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股份至75%。大眾(安徽)正式揭牌后,宣布投資超200億元,在合肥經開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和一期制造基地,預計年產量可達35萬輛。同步啟動二期研發中心和二期生產基地建設,并將組建近800人的專家團隊,建立數字化中心,為旗下新能源產品提供車聯網和數字化服務。在深化與蔚來汽車、大眾安徽項目合作的同時,江汽集團發力新能源乘用車新品牌“思皓”系列電動汽車,今年以來取得積極的市場響應,預計2021年產銷5萬輛。
在產業鏈上游,位于合肥市高新區創新產業園中的杰發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中國自主品牌IC設計公司,在智能座艙芯片、車聯網芯片、胎壓監測芯片、車規級MCU芯片等領域已打破了日本瑞薩、德國英飛凌、荷蘭恩智浦等國際大廠的壟斷,在高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信息娛樂和座艙、動力和傳動、車身和舒適等場景均實現了應用。據統計,目前全球有500多款車型選用杰發科技汽車應用處理器,超過7000萬套芯片遍布于全球汽車市場,其中約140款中國在售車型出廠搭配杰發科技車規級芯片。
智能網聯汽車已開始在合肥市包河區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內自由穿梭。一輛形似面包的小巴士里,沒有方向盤,也沒有變速器操縱桿,憑借著高頻段毫米波雷達等技術實現自動駕駛,它還暗藏了提前預知路況、手勢控制車輛、防止兒童遺忘等自動駕駛黑科技。
據合肥中關村協同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璐介紹,傳統汽車依靠駕駛員的“眼觀六路”來保證行駛安全,而自動駕駛汽車則依賴車身大量的傳感器來代替汽車的“視覺”功能,高頻段毫米波雷達就是實現這一功能的傳感器之一。
國產77GHz毫米波雷達領軍企業楚航科技已落戶在了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內。不僅楚航科技,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和智能車路協同技術方案提供商星云互聯;車路協同標準發起單位大唐高鴻;將無人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落地的智行者;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和解決方案系統供應商宏景智駕;具備測量型、導航型兩大類激光雷達研制能力的北科天繪;從事工業車輛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的倉擎智能……
2021年4月29日,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正式開工。園區定位為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將開展整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創新性研發,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引領性的創新鏈,并且引入數百家關鍵配套企業,形成完整與高度聚集的產業鏈。園區規劃整車產能100萬輛/年,電池產能100GWh/年,預計年總產值達5000億元。
“我們堅定看好智能電動汽車這個賽道,一定會有優秀的企業涌現出來。”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文松說。
(記者 吳慧珺)
關鍵詞: 汽車產業 加速奔向 新四化 合肥涌 智能電動汽車 創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