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正式公布后,各地便對照目標,結合當地發展基礎和實際,陸續提出了“十四五”商務領域的發展規劃。
“到2025年,城市商務發展環境顯著優化,商業城市魅力大幅提升,商務高質量發展特征凸顯,參與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的能力明顯增強……”近日發布的《深圳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勾勒出深圳商務在新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
提升特色商業魅力
“十四五”各地商務謀劃了哪些發展藍圖?在擴大內需、穩定外貿、招大引強等方面如何布局?
據了解,深圳提出,到2025年,城市商務發展環境顯著優化,商業城市魅力大幅提升,商務高質量發展特征凸顯,參與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的能力明顯增強,初步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國際會展之都和國際投資與合作交流高地,為建設全球重要的商貿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到“十四五”末,天津的商業載體將超過100個。圍繞海河一帶發展,提出力爭海河國際商業中心區域日均客流超過200萬人次,年銷售規模超過700億元。
陜西提出,加快西安市內免稅店開業,對標韓國、日本等國市內免稅店發展經驗實施高標準經營,設置國際品牌商品、陜西特色商品等多元商品陳設柜臺,推動市內購買與機場提貨等購物流程銜接。增加離境退稅商店密度,優化離境退稅流程與服務。
“十四五”時期,廈門將保持抓招商促發展、抓項目增后勁的濃厚氛圍,持之以恒推進大招商、招大商。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推動流通現代化,打造立足海西、輻射全國、具有區域特色的消費中心城市。
事實上,去年以來,各地商務在擴大內需、穩定外貿等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且特色鮮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
以2021年1月至11月的市場表現為例,北京全市總消費、服務消費、社零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3.1%、15.5%和10.4%,其中社零總額規模近1.36萬億元。“預計2021年全年社零總額達到1.5萬億元左右,基本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郭文杰介紹。
2021年1-11月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41.7億元,同比增長11.8%。總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5%,兩年平均增長2.5%;甘肅省市縣組織開展促銷活動2000多場次,帶動社會消費增長近300億元。成功組織參加首屆消博會、“甘味”農產品產銷對接、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展銷活動,甘肅省特色產品出村出省渠道進一步拓寬。
打造開放創新高地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著眼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各地發布的商務規劃聚焦打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打造開放創新高地做出重要部署。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天津將建設全國高水平自由貿易試驗區,持續強化制度創新,推動增設新片區,總結和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實現與全市改革創新的聯動。并且,建設更具活力的開發區,賦予開發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創新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打造國際合作園區。此外,打造更具示范效應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推進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提檔升級,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梯隊建設。
陜西提出,按照培育一批、承接一批、引進一批的思路,力爭“十四五”末陜西省有業績的外貿企業翻一番,達到7500家左右(目前為3720家)。其中,進出口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逾10家(目前5家)、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逾100家(目前37家)。
湖南明確,到2025年,建設強大消費市場取得新成效,構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實現新突破,推動高水平開放開創新局面,商務和開放型經濟各項主要指標大幅增長、部分實現倍增,初步建成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海南明確,到2025年,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全島封關前,實施進口商品“零關稅”政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投資“單一窗口”等便利化平臺作用進一步體現。整體通關時效大幅提升,口岸進出口通關時間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加快建設商務高質量發展體系,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繼續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有利于解決新時期商務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預計未來在電信、教育、醫療、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將進一步擴大開放。
推動產業新發展
數字經濟、會展經濟、綠色低碳成為地方“十四五”商務布局重點。
在數字經濟方面,浙江提出,打造數字貿易先行示范區核心區。立足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物聯網產業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服務產業最優生態圈。加快推進物聯網等領域的數字新基建,搭建產業共性技術平臺,促進新興數字技術聯合研發和生態孵化。
在會展經濟方面,深圳將加快建設國際會展之都,推動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如建設國際一流會展場館,加快培育會展領軍企業,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展覽,建設國際知名會議目的地;引導會展業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提升會展服務水平,構建會展公共服務體系,并深化會展業市場化改革,培育會展產業集聚區。
此外,綠色低碳可持續同樣是地方“十四五”商務發展重點。江蘇提出,促進商貿流通綠色化發展。指導各地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促進再生資源與生活垃圾分類“兩網融合”。指導各地商務部門和相關企業,落實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報告制度,扎實推動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培育廢舊電子回收骨干企業,認定一批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
廈門明確,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堅定不移推進商務領域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推動發展現代綠色服務業,打造綠色低碳貨運冷鏈,發展綠色倉儲。進一步發揮九八投洽會等重要展會綠色低碳引領作用,指導設立低碳產品展區,支持綠色低碳貿易主體參展。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綠色低碳產品貿易,打造綠色貿易發展平臺,營造綠色貿易發展良好政策環境。
專家表示,當前各地商務系統應該進一步加強統籌推動,精心組織實施,切實把規劃中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林玄墨 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