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李勝美 通訊員/陳彥慧 譚翔飛)北風起,臘味香。板鴨,是廣東南雄人每年必吃的佳肴。立冬過后,走進廣東南雄,幾乎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掛起了色澤紅亮的板鴨,肉香撲鼻。
南雄板鴨是一種以新鮮宰殺的凈膛南雄本地麻鴨為原料,以食用鹽、食用米酒為輔料,按南雄傳統工藝腌制晾曬而成的特色美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其原產地南雄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水塘眾多,晝夜溫差大,冬季有霜凍,使得當地飼養的鴨子香味特殊、皮薄肉厚、味道奇美。
除了味蕾上的滿足,南雄板鴨作為當地的一塊金字招牌,其經濟效益同樣不容小覷。近年來,南雄市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持續大力發展板鴨產業,扎實推進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作。針對板鴨這一地方特色產品,主要采取“地理標志+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有效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經濟效益、市場知名度和消費信譽度均得到空前提升。
據當地知識產權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共有5家本地企業正在使用“南雄板鴨”地理標志,分別是:南雄市匠香緣食品有限公司、南雄市珠璣鎮二塘板鴨廠、南雄市眾鑫家庭農場和南雄市萬豐果菜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及近日受核準的南雄市雄州街道賴記食品廠。用標企業板鴨年產量6-7萬只,產值約達360萬元。采用真空包裝的板鴨保質期可延長至6-12個月,讓產品可以輕松遠銷至珠三角地區以及湘、贛等地,并逐步走向全國。如今,南雄各個鄉鎮也設立了不少板鴨制作工廠與合作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黃坑鎮、全安鎮、烏逕鎮等地的板鴨廠,經濟產業鏈已初見雛形,為南雄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