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用地預審和選址“兩審合一”,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批準“兩證合一”; 充分保障軌道交通1號線南延線、創新產業園二期等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以來,市本級受理統一登記業務393萬件……5年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著力提升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服務保障能力,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強基賦能。
5年來,市規自局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1+4”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實施“多規合一、多測合一”,實現用地預審和選址“兩審合一”,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批準“兩證合一”,高效保障項目落地投產。國家級試點“智慧長春”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設計及“智慧凈月”“多規合一”“雕塑管理”“自然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等典型應用示范,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評審。
同時,基礎要素保障有力有效。平穩承接省級下放審批權限,建立建設用地會審機制,保障了軌道交通1號線南延線、創新產業園二期等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建設“智慧長春”時空大數據平臺,按照試點要求,已建成覆蓋市域范圍共5大類39個年份149個小類的時空數據資源池,初步完成“全息長春”“長春印跡”“應用集市”等模塊,為全市提供“一張圖”服務。
在基礎要素保障的基礎上,圓滿完成耕地保護任務。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黑土地“表土剝離”制度,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動態平衡。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域耕地面積為189.91萬公頃,按照現行總體規劃我市耕地保有量為167.34萬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總量為143.93萬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比例達到86%,超額完成了耕地保護任務。
與此同時,5年來,市規自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創新抵押登記“銀行代辦”、弱勢群體“綠道先辦”、午休時間“正常通辦”、特殊情況“上門幫辦”、審核進度“自助查辦”、登記證書“免費郵辦”、效能監管“專人督辦”、繳登記費“網上隨辦”等便民舉措。自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以來,市本級受理統一登記業務393萬件,發放證書(證明)350萬本(冊),受理發證量占全省43%。同時,在全省率先實現“交房即辦證”,將符合基礎條件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納入“交房即辦證”范圍,采取跟蹤服務、容缺受理、并聯審批、倒排工期、現場辦公、協同推進等方式開辟“綠色通道”,實現了“住權”和“產權”同步辦理。截至目前,已有“萬科·西宸之光”等25個項目、247萬套住房實現“交房即辦證”。
(記者 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