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劉屹通訊員/穗政法)2月25日,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首次發布會,在廣州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發布會由廣州市委平安辦、市委平安廣州建設領導小組市域社會治理組、市委政法委主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都市報、南方大數據研究院承辦。
紅棉指數發布會現場(供圖:徐小斌)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通過視頻發表主旨演講。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孫太平出席并致辭,承辦單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鄭廣寧也發表了歡迎致辭。
任賢良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廣州市委政法委聯合專業媒體智庫機構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通過對數據的可量化、原始化、統一化操作,積極破解各社會主體“不愿、不敢、不能、不會”共享開放數據難題,依托信息技術優化治理工具,發掘和完善新的指標和評價體系,確保監測的客觀化、全面化、實效化,為城市治理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紅棉指數”是廣州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的一種創新,將為全國的市域社會治理提供“廣州方案”。希望“紅棉指數”在未來發揮更大的影響和作用,為創建“平安廣州”提供助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孫太平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切入點,突出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力推動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前列。發布“紅棉指數”是廣州市貫徹落實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重點創”要求的一項實踐探索。通過開展“紅棉指數”監測,盯緊民生熱點,打通治理堵點,推廣特色亮點,緊扣平安焦點,不斷強化效能導向,突出測評問效,支撐社會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提升化解重大矛盾能力,助推市域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全面完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任務,全力打造社會治理創新經驗,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廣州智慧”,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現場發布的《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監測報告(2021年度)》顯示,“紅棉指數”根據試點工作的目標要求,側重依托可量化、可評分化客觀指標,搭建起以“5+1”為核心的評測指標體系,對全市11個行政區某個時間段內社會治理狀況進行測評形成綜合性評價指數結論。“5”是指社會安全度、法治保障度、德治建設度、公眾參與度、智慧支撐度等5大維度,“1”是指市域社會治理風險預警維度。此次發布的2021年度“紅棉指數”,采集了廣州市18個市直部門的1452條官方數據,全網抓取了超過9萬條風險預警數據,通過數據計算、分析,最終形成指數結果,展現廣州市11個行政區2021年度社會治理綜合成效,也將為廣州市、各區推進社會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紅棉指數”評測體系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數據可取。選取的指標均為體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可量化具體數據,有效減少指數結果的人為干預。二是數據統一。盡可能匯集社會治理領域指標數據,通過“一幅圖”“一張表”呈現一個地區社會治理狀況全貌。三是數據客觀。全部采用市級黨政部門原始運行的客觀指標數據,呈現客觀的監測結果。四是數據比較。市民群眾、各區可通過數據比較,找準社會治理領域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補短板、強弱項、提效能、鞏優勢,合力推動全市社會治理水平整體抬升。五是數據研判。經過一定時間的數據積累,形成相應的同比或者環比數據,對某些數據突然抬升或者下降進行監測,實現社會風險預測預警預防。
孫太平為智庫專家頒發聘書(供圖:徐小斌)
發布會還播放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品宣視頻;舉行“紅棉指數”預警監測系統上線儀式;播出廣州市層面建設最小應急單元、構建多元解紛格局和“紅棉指數”監測得分領先的越秀、荔灣、黃埔區社會治理創新項目視頻;舉行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智庫專家聘任儀式,為來自全省社會治理理論界、基層實務界、新聞媒體的30名專家頒發聘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