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14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其中提出“引導外賣平臺下調服務費”。近日,外賣平臺終于出手了。
3月1日,美團外賣發布多項中小商戶扶持舉措,其中包括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經營困難的中小商戶,實行技術服務費(傭金)減半優惠,且減半后每單1元封頂;對其他完成費率透明化的困難商戶,會結合經營情況、困難程度進行評估,實行技術服務費5%封頂,并持續擴大外賣管家服務范圍,幫助商戶快速提升線上運營能力。
記者在廣州走訪發現,該舉措普遍反響正面,有餐飲小商戶坦言,平臺再次拿出真金白銀進行補貼和幫扶,可有助于商家更快走出困境。廣東省餐飲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舉措除了為經營困難的中小餐飲商戶啟動降費率等減負舉措之外,還有一些為中小商戶構筑“自我造血”能力的扶持舉措,是對餐飲業的一次精準紓困。
商戶走訪:盼紓困舉措能再次為小店減負
記者了解到,美團外賣本次舉措從降本、增收兩大方向展開。降本方面,從今年3月到12月,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經營困難的中小商戶,美團外賣實行技術服務費(傭金)減半優惠,且減半后每單1元封頂;對其他完成費率透明化的困難商戶,會結合經營情況、困難程度進行評估,實行技術服務費5%封頂,預計超百萬商戶受益;對以外賣為主、特別困難的商戶,還將進行定點幫扶。
“對于我們來說,如果真的能再降一點當然是好事。”在廣州天河棠下經營一家涼菜小店的老板黃小姐坦言。小店只有不到20平方米,全靠她和另外一位女閨蜜支撐。一開始小店只做堂食,無奈遇到疫情,生意一直不太好,之后轉做外賣才慢慢緩過來。黃小姐坦言,外賣平臺在降低成本方面,此前已經給她提供了一些幫助。例如之前美團推行費率改革之后,三公里范圍內的訂單傭金成本下降明顯,“傭金比之前降低了接近50%。”不過在黃小姐看來,平臺對她最大的幫扶還不只是減傭,而是讓她深深體會到數字化對餐飲小店的助推。經過了兩年的煎熬,小店終于開始扭虧為盈,并在當地積累了一定的口碑。
“降傭對我們幫助很大,每個月成本可以節省不少。”廣州孖記士多相關負責人李小姐坦言。小店受疫情影響很嚴重,這兩年基本處于開開停停的狀態,其間也經歷過搬遷。“最難的時候,我和我姐姐一度很悲觀,覺得這家店就要毀在我們手里。”在數次重開店的過程中,外賣平臺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幫我們開通綠色通道,業務員教我們如何做好運營,其間平臺也給我們返還過傭金。”目前小店外賣營業額占了整體營收近一半。“可以說,在最難的時候,是外賣幫我們渡過了難關。”
中小商戶亟須提升數字化能力
據了解,疫情以來,美團外賣也曾出臺過類似商戶返傭政策,給不少餐飲商戶降低了一定負擔。與之前返傭政策相比,本次舉措還從“增收”方面給商戶帶來幫扶。在這些舉措里,美團外賣將為線上經營能力較弱的新商戶免費提供“外賣管家服務”,以及云打印機、出餐寶等外賣接單設備,幫助商戶開源增收。
唐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外賣管家”服務的受惠商家。他在廣州天河區崗頂一帶經營一家烤魚店。疫情防控期間店鋪生意一落千丈,唐先生開始上線外賣,希望能找到幫助店鋪增加收入的渠道。但一開始小店的外賣生意并不好,唐先生一度陷入迷茫。后來,美團外賣為唐先生提供了免費的外賣管家服務。接手店鋪后,外賣管家幫助小店進行各項優化,并針對外賣用戶的就餐習慣進行菜品改造,小店的外賣生意開始有所起色,“目前每月外賣訂單量600—700單,比接手前有了很大的增長。”
“眼下困住餐飲業的除了房租、人工、傭金等成本問題之外,其實還有消費動能不足的問題。”廣東省餐飲協會秘書長程鋼談到,商家如果沒有生意,傭金無論降多少也是杯水車薪。“目前很多餐飲商戶雖然積極擁抱線上外賣平臺,但事實上對于如何做好運營,依然是一知半解。”
這些問題尤其在小微企業中表現突出。
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21餐飲外賣商戶研究報告》顯示,餐飲外賣行業中的參與主體以中小微商家為主,近七成餐飲外賣商戶為個體戶,62.2%的商戶僅有不到5名員工。到目前,中小微餐飲企業仍占據半壁江山,其主要特點是抗風險能力弱、數字化能力低。
因此,在受訪中,不少餐飲業內人士表示,與單純“降本”相比,幫助商家善用數字化平臺實現增收,是當前疫情下餐飲商戶脫困的方向。“紓困是救急,提升數字化能力才能令商家長期健康經營。”廣州餐飲店“等我餸上門”相關負責人王任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認為,對于餐飲商戶來說,短期降低成本固然重要,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只有具備線上經營思維和能力,才會形成“造血功能”,才能走得更遠。程鋼也認為,中小微商因抗風險能力弱,精準幫扶更為重要,本次外賣平臺在舉措中打出了一些促進商家增收的“組合拳”,比如提到將通過“外賣管家”等服務幫助中小商戶提升商家線上運營水平和意識,有利于激活餐飲市場消費活力,是對餐飲業一次精準紓困。
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
關鍵詞: 多措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