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利嘉偉 通訊員/陳晴)3月10日上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企合作工作推進會在院創新大樓召開。省委常委葉貞琴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府副秘書長鄭偉儀主持。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有關地級以上市分管負責同志及農業農村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省農科院院領導班子成員,部分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代表等90余人參加會議。
推進會現場。通訊員供圖
推進會上,省農科院院長陸華忠表示,省農科院借助院地合作構建起的科技服務網絡,立足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多措并舉支撐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形成了“需求導向、資源共享、聯合研發、強企興業”的院企合作模式。
下一步,省農科院將以院企合作工作會議為新起點,圍繞優勢產區和跨縣集群產業園建設,聯合農科機構和農業龍頭企業協同開展科技攻關和產業化推廣;創新院企合作機制,圍繞企業和產業發展需求,即研即推,邊創邊推,提高科技產出質量和轉化成效;搭建科技服務平臺,建好廣東省農作物現代種業、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服務兩個功能性產業園,金穎農科孵化器和華南A谷等高質量平臺,組建全產業鏈專家服務團隊;將研究項目、成果、技術、服務等科技要素與企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與企業形成發展合力,構建院企合作新格局。
省委農辦常務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省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黎明,省科技廳副廳長李旭東和廣東恒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大志分別就院企合作政策、金融支持措施、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設想等作介紹發言,表示將用好本次會議的經驗和成果,繼續支持科研院校、農業企業發展,推動形成更多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院企合作模式。
省委常委葉貞琴在推進會上充分肯定省農科院近年來開展院地企合作的工作成績,表示省農科院探索院企合作的創新模式走在前列,為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繁榮鄉村產業發展、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做好新階段院企合作工作,葉貞琴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深化農業科技合作,在院企合作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要深化院企合作,聚焦國家需求,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產業發展,加快產業瓶頸問題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聚焦企業主體,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培育壯大一批農業企業;聚焦人才培養,打造農業創新人才高地;聚焦聯農帶農,把農業科技推廣培訓作為主抓手,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農民。三是要強化院企合作保障支持力度。省農科院及華南A谷要以建設大灣區“農業硅谷”為目標,聯動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金融機構,做好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生態鏈的補鏈、強鏈工作;各級政府、行業部門、金融部門也要充分發揮積極性,整合多方資源,完善合作機制,為政產學研融合一體發展形成有力的組織保障。
在出席會議的領導和代表們見證下,省農科院正式發布華南A谷品牌,以“環五山創新策源地”為軸心,協同聯動區域內8所涉農高校、科研院所和10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整合N個專業第三方服務機構資源,瞄準打造華南現代農業創新高地目標,推進成果進市場、強企業、興產業,為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賦能。
會議還舉行了院企合作協議簽訂和院企合作共建產業研究院簽約儀式,省農科院及院屬單位將與全省涉農企業簽訂合作協議168項,建立產業研究院30家,進一步深化鞏固院地企合作模式,構建全面科企協同創新網絡,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農業企業委托的技術研發項目大幅度增加,項目數量和經費額位居全省科研院校前列;組建的廣東金穎農業科技孵化器于2021年獲批全省首個農業領域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截至目前,全院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勵1562項,育成通過國家、省、地方審定的品種1766個,獲得授權專利1430件,提供了廣東省63.5%的農業主導品種和70.2%的主推技術;與企業合作共建95家研發機構、441個示范基地,與2347家企業開展了科技合作,累計組建全產業鏈專家服務團209個,派出1000多名科技特派員服務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對接服務全省90%的產業園建設;吸引240家涉農企業入駐孵化器,孵化畢業27家。通過搭建平臺、成果轉化、專家進企、科技孵化等方式,與企業深入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極大地激活企業科技創新潛力,有效解決科研與生產“兩張皮”問題。
關鍵詞: 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