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驚蟄已過,再過幾天是春分,廣袤的土地逐漸蘇醒,變得肥沃松軟。走在田野里,能夠強烈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農戶們三三兩兩,或平整秧田、播撒稻種、覆蓋薄膜,或扛著鋤頭在水田里松土、除草,田間地頭處處涌動著春耕的熱潮。
地處大灣區后花園的云浮是農業大市,特別是便捷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等先決條件,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高質量農副產品有基礎、有條件。3月15日,云浮在新興縣天堂鎮召開2022年全市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云浮市委書記盧榮春宣布,云浮市春季農業生產全面啟動,這也意味著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正式開動。
去年召開的中央農村會議首次提出,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這無疑也為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口糧就是百姓“米袋子”
從田野走向城市,人們始終斷不開與土地連接的臍帶。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當前全球疫情仍然高位運行,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和地區保護主義給糧食生產和貿易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廣東是全國最大的人口大省、糧食消費大省,云浮全力以赴抓春耕和農業生產工作,各地農業生產資料儲備、早稻備耕等工作正有序開展。
據了解,今年省下達云浮市糧食大豆生產目標——糧食播種面積153.95萬畝、產量64.12萬噸,大豆播種面積2.18萬畝。各縣(市、區)將市下達的糧食生產面積、產量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到村,細化到茬,確保任務落實到位。云浮市將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納入對縣(市、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糧食安全責任考核。
強調“口糧”,使耕地保護的重點更加突出。
“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我國,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云浮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資源較為稀少。為了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云浮將開展撂荒地“零棄耕”整治活動,今年對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必須完成復耕,這是一項硬任務。
此外,云浮還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3月底前確保完成省下達云浮市2021年度的3.2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加快推進省下達云浮市2022年度的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菜籃子”端上大灣區“飯桌子”
云浮市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的召開,意味著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正式開動。
一頭是連綿起伏的綠水青山,一頭是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彼此之間相隔上百公里,因高速鐵路和公路,將云浮與粵港澳大灣區緊緊相連。
事實上,地理距離的遠近并非成為大灣區“菜籃子”決定性因素,拼的更是生態環境實力。正所謂好山好水出好米,云浮空氣質量好,水源清潔豐富,土壤優質肥沃,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優勢顯著,是廣東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生鮮農產品主產區。
這個大灣區“菜籃子”都裝了啥?
云浮大力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統籌抓好肉蛋奶生產供應和生豬生產。“十四五”期間,全市能繁母豬保有量穩定在10.14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9.12萬頭,規模豬場(戶)保有量不低于205戶,生豬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
大力推動蔬菜規模化種植經營,穩定蔬菜播種面積、產量。穩定水產養殖面積,提升漁業發展質量。大力發展嶺南特色水果,推動規模化種植經營。積極扶持發展預制菜產業,組織預制菜產品宣傳推介,推動企業預制菜做大做強。
今年1月,“云浮好物·佛云有約”年貨供銷節主題活動正式啟動,一大波來自云浮的好物年貨以“線上購買或線下體驗”的方式與佛山市民見面。活動通過溝通建立起“云浮好物供應鏈”,加深佛山、云浮兩地農產品和工業化產品產銷、特色文旅等資源對接,讓更多的大灣區居民認識、購物云浮好物。
從粵西鄉村的土地到端上大灣區的餐桌,不僅帶動農戶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實現“強鎮富農新村”的重要舉措,更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農業生產越來越有“科技范”
在機械化春耕現場,機械在地里來回作業,無人機在低空噴灑農藥,不一會,幾個月前還是荒草叢生的撂荒地搖身一變成了“希望的田野”。隨著農業科技發展,各式各樣的農機裝備在田野中“大展身手”,上天、入地、聯網,讓“靠天吃飯”的農業有了科技護航。
3月15日,在新興縣支農服務下鄉現場,展示著植保無人機、割草機等農機裝備,各級農技推廣人員、鄉土專家等向農戶提供農業技術、農業機械、農業用種用肥等咨詢服務,前來參觀咨詢的群眾絡繹不絕。這是云浮市今年首場支農服務下鄉活動,隨后計劃在各鎮(街)開展60多場。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做好春季農業生產工作,要特別重視加大技術推廣力度,普及良種良法。2022年全市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提出,云浮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和服務,重點推廣一批優良品種、主推技術,切實做到“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
要發揮農機搶抓農時的作用,加快耕播進度,提高播種質量。既要搞好機具檢修和機具調度,確保以最佳的性能、最好的狀態投入春耕生產,又要加強對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技術骨干的培訓,讓他們熟練機械操作、熟悉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提高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率。
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一年,在疫情常態化中保障糧食供給,難度更大、任務更重。只有著力做好春季農業生產,才能為全年糧食豐收打好基礎,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菜籃子”更穩。
【南方日報記者】王謝思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