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
5月12日,記者在永靖縣新寺鄉甘肅省“十四五”第一批競爭性配置首個光伏發電項目——國能光輝光伏電站現場看到,全部工程建設完畢。該電站于5月15日成功并網發電后,成為我省牢牢把握“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3060”碳減排為目標,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而建成的首個全容量投產100MW大型山地光伏電站。
構建山區新能源新型電力系統
為了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永靖縣牢牢把握“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根據有關通知和指導方案要求,實施了永靖縣“十四五”第一批光伏項目。
“2021年7月,永靖縣通過PPP模式,遴選出國家能源集團甘肅電力有限公司為社會資本方,在永靖縣注冊分公司——永靖國能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實施。”永靖縣西部大開發辦公室主任王永明說,以“3060”碳減排為目標,永靖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立多元化并網保障機制。
永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工程建設。開工伊始,縣上便成立現場指揮部,領導日夜蹲守,現場督導,強調“今日事,今日畢”。特別在去年冬季施工和疫情防控期間,指揮部工作專班負責人與施工人員奮戰在一起,確保了工程項目順利推進。
永靖國能光伏發電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任龍介紹,國能光輝光伏電站在甘肅創下四個第一:甘肅省“十四五”第一批(2021-2022年)首個競配項目;甘肅省首個全容量投產100MW大型山地光伏電站;甘肅省“十四五”第一批(2021-2022年)首個100MW以上全容量投產光伏項目;甘肅省首個在民族自治地區全容量投產的100MW以上大型光伏發電項目。
打造百萬級新能源基地
永靖縣“十四五”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選址位于新寺鄉,占地面積6000多畝,項目總投資7.3億元,容量為130兆瓦。
“項目實施過程中,公司根據‘光伏+生態治理+林草種植’模式,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空間規劃,在光伏區穿插適宜種植且經濟價值較高的沙生植物,達到改善生態、保護環境、提高效益的目的。”任龍說。
同時,按照永靖縣“五個當地”原則,該公司立足區域發展布局、資源特點和優勢,加強與清潔能源公司合作,全面參與臨夏州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建設。以“大中小并舉,基地式、場站式、分布式并重”為發展方向,以地企和諧共贏為發展目標,創造性地開展新能源建設工作,達到雙贏目的。
“項目建成后,可節約標準煤約6.96萬噸,煙塵排放量可減少約763噸、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約1830噸、二氧化氮排放量減少約1572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1.88萬噸。”任龍說,以上有害氣體排放量的減少,將大大改善人居環境,減輕大氣污染。
該項目成功并網發電后,將持續推動永靖縣光伏項目高質量發展,為打造臨夏州百萬級新能源基地開辟新篇章。
新能源基地造福當地群眾
新寺鄉地處永靖縣西部干旱山區。這里山大溝深,曾是全省40個深度貧困鄉之一。“十四五”第一批競爭性配置首個光伏發電項目緣何選擇永靖新寺鄉?
任龍在談到選址永靖新寺鄉時說,建設前期,公司對電站所選的位置、場外交通、電網以及該區域太陽能輻射資源狀況進行了論證,均能夠滿足建設130兆瓦項目要求;工程選址區為國有未利用荒地,場址地勢平坦、開闊;場址海拔在2060m~2500m之間,通過省道S230與縣城相連,鄉鎮區次干道多分布在規劃區四周,對外交通主要有京藏高速、省道S230等,交通運輸較為便利。“重要的是,這里年平均日照小時數為2299.12h,是全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
永靖國能光伏發電站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介于5040MJ/m2~6300MJ/m2之間,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適宜建設大型光伏電站。
新寺鄉全鄉6個行政村中,該項目占地4個村。據了解,項目成功并網后,可實現長達25年的經濟收益。每年發電約212億度,增加地方稅收約900萬元。年場地租賃費70萬元,每年支付光板勞務費80萬元。項目對帶動當地群眾就業,提升縣域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光伏場區和升壓站每日務工的600多人中,當地農民工就有200人,普工人數占比高達70%,群眾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掙錢的美好愿望。”任龍說。
(記者 俞樹紅)
關鍵詞: 永靖3060碳減排 新型電力系統 新能源基地 光伏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