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樂縣搶抓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和縣委1號文件政策機遇,持續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按照“黨建引領、多元一體、融合發展、合作共贏”的思路,有效整合各類資源資產,聚力打造全縣馬鈴薯產業發展黨建共同體,建立馬鈴薯產業“產、貯、銷”一體化產業鏈,不斷做好“薯文章”,做活“薯經濟”,做大“薯品牌”,切實將馬鈴薯產業打造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主導產業。
組織聯建,提升黨建引領力。堅持“地域相連、產業相近、市場趨同、優勢互補、便于管理”的原則,以鄉鎮黨委為主導,以種植基地為中心,聯合周邊各村,成立非建制性共同體黨委,研究制定服務清單、需求清單、工作清單,圍繞共育主導產業、共享資源市場、共謀發展出路、共解發展難題,持續強化共同體黨委對產業發展的引領、聚合、提升效應,著力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壯大。
基地聯創,撬動發展原動力。按照“強基礎、擴總量、建基地、延鏈條”的發展思路,積極推行“小塊并大塊、一村一塊田、一企一基地”模式,穩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大力引入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先流轉、后整治”模式,累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40萬畝,全面推廣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高標準建設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著眼延鏈補鏈強鏈,配套建設恒溫庫、氣調庫、山體窖、專業市場等設施,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為馬鈴薯產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奠定基礎。
發展聯動,增強內生發展力。突出共同體黨委在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積極推行“共同體黨委+村黨組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主體+農戶”的運行機制,由共同體黨委牽頭引進鼎豐公司、集華農業,按照“入股量化到戶、參股保底收益、滾動循環發展”的方式,引導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股份形式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開展集中經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在共同體黨委和村黨支部的引領指導下,將土地投資到鼎豐公司、集華農業發展馬鈴薯產業,按照“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模式,實現企業、農戶和村級集體經濟“三方共贏”。
利益聯結,提高服務保障力。創新完善農戶與村集體、企業利益聯結機制,有效發揮黨建共同體凝心聚力作用,整合區域范圍內各類資源,鼓勵支持黨員致富能人牽頭成立勞務公司,與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和勞務技能培訓協議,充分吸納區域內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致富能人到企業務工就業,在滿足企業用工需求的同時,實現勞動力技能提升、群眾收入增加和村級集體經濟增量。
(通訊員 錢鶴予 馬金德)
關鍵詞: 馬鈴薯產業 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村級集體經濟 企業務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