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小學生花掉母親4萬元打賞游戲主播,11歲女孩趁上網課玩游戲花掉家人21.9萬元積蓄,9歲男孩一個月在游戲里花掉13萬元……今年以來,由于疫情居家隔離,未成年人上網課等多種因素,“熊孩子”大量“氪金”的案例屢見報端。
近日,北京的吳先生向記者反映,12歲的女兒5月至7月在多款小游戲上充值數額超10萬元,在“夢想城鎮”這一款游戲上就充值近8萬元,僅6月18日一天便充值超過1萬元。吳先生多方申訴反映,但充值款項至今未獲退還。
“支付一瞬間,退款如登天”,與游戲充值操作簡易相比,家長想要退款卻面臨諸多困難。記者體驗多款手機游戲發現,多存在充值金額較大,引導消費的情況;監護人想要申請退款則面臨操作繁瑣、客服難聯系、如何認定充值是未成年人所為等難題。
現象:疫情以來未成年人游戲充值投訴劇增
吳先生透露,今年5月起,12歲的女兒用媽媽手機上網課期間,通過微博關聯登錄了游戲“夢想城鎮”(IOS端),并先后在游戲內充值7萬余元。
吳先生查看賬單時發現,一開始,女兒只是幾十塊錢的充值,后來發展到幾百塊錢、幾千塊錢,最多的一次是6月18日,單日充值數額超過了一萬塊錢。
該手機關聯了微信支付和信用卡,等發現的時候,女兒在各個游戲中充值的數額已經超過10萬元。
未成年人在手機游戲中過度充值的現象并不少見。
近日,媒體也曝光了一起案例,江蘇六安的潘女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兒子在游戲中充值了13萬元,只用了一個月就花掉了這筆巨款。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不少類似案例,投訴金額從幾百元到上萬元、數十萬元不等。
今年“五一”期間,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共收到645宗網絡游戲相關投訴,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360%,其中有398宗為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消費投訴,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充值家長不知情等問題。
問題1: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 充值金額設置大
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明確要求實行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制度。
吳先生投訴的“夢想城鎮”這款游戲也未要求實名注冊,與該款游戲同一公司出品的“夢幻花園”“夢幻水族箱”同樣存在這一問題。記者體驗發現,啟動游戲后只需點擊“確認”,表示接受該游戲使用條款,并閱讀隱私政策即可。游戲僅在開始界面下方用兩行小字顯示“健康游戲忠告”,提示注意自我保護、合理安排時間等。
記者還隨機體驗了多款游戲,地鐵跑酷、糖果蘇打傳奇、滅星星等游戲也未要求實名驗證;湯姆貓水樂園、湯姆貓跑酷等游戲雖會彈出實名驗證界面,但取消該界面后選擇出生年份即可開始游戲。
上述《通知》還明確對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單次充值金額等做出規定,要求網絡游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同一網絡游戲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
但記者在多款游戲中發現,游戲引導的充值數額較大,單次充值數額便可超過200元。
“夢想城鎮”的充值分為金幣和紙幣(金幣、紙幣為游戲內的通用貨幣,通過現金支付后以一定比例兌換)充值,金幣充值的檔次分別是6元、18元、50元、98元、198元、518元;紙幣充值的數額則為12元、30元、68元、128元、258元、518元。還有78元、108元兩檔超級禮包。
不少游戲還會引導充值,夢想城鎮的玩家在做任務的過程中,可以使用金幣或紙幣加快任務進度、購買裝備。“湯姆貓水樂園”在無法繼續通關后,會彈出充值頁面,如不充值則喪失一條“游戲生命”。
不少消費者指出,因為網絡游戲公司未落實實名制認證,又未在收費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付費行為,導致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的糾紛頻繁發生。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充值和退款的投訴中,誘導消費、實名認證、免密支付均為高頻詞。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認為,解決未成人在網上高額打賞或者高額消費的問題,關鍵在于網絡平臺嚴格落實實名制,不僅實名注冊,還要實名認證,防止假冒他人身份、借用他人身份進行注冊登記。在此基礎上限制未成人的消費行為,特別是明顯超出其年齡、智力的巨額消費行為。
“僅僅要求用戶提交一個身份證號碼,或者身份證照片,甚至手持身份證的照片都是不夠的,因為都容易存在借用、冒用他人身份注冊的情況,目前最有效的是進行人臉識別認證。”他說。
問題2:
充值容易退款難 有公司無法取得聯系
在查看信用卡賬單發現孩子多次為游戲充值后,吳先生在蘋果官網上以未成年人未經父母允許購買為由申請退款,未果。
“想找游戲公司協商,但是查詢得知游戲公司是一個國外的公司(PLR Worldwide Sales Limited),游戲類的投訴反饋是機器人應答,無法直接溝通。其認證的新浪微博官方賬號私信也不回復。”吳先生說。
無法與游戲公司取得聯系,吳先生只好撥打中消協電話申訴,中消協客服人員表示,這是從新浪微博關聯登錄的游戲,建議跟北京消協投訴。而撥打北京消協電話,對方則表示,消協受理范圍是產品有質量問題、商家有違約的情況,對于游戲充值無法退款的情況不屬于受理范圍。
吳先生認為,該游戲沒有實名認證、沒有未成年人沉迷機制,游戲充值支付的時候也沒有提醒,商家明顯有問題。而且消協此前也發布過相關警示,理應受理,但現在卻投訴無門。
記者撥通夢想城鎮提供的客服電話,客服稱蘋果客戶端與安卓客戶端并非一家公司,該客服只針對安卓客戶端的游戲。記者再與該公司的QQ客服聯系,但在說明情況后,客服表示不能證明游戲充值是未成年人操作,并將記者刪除。
“充值一瞬間,退款如登天”成為未成年人游戲充值的真實寫照。
記者尋求“夢想城鎮”客服幫助發現,該游戲可開通家長監護功能避免小孩內購,但該功能在游戲設置中難以發現,具體操作需聯系客服。
語言也是國內不少消費者退款難的障礙之一。在“湯姆貓英雄跑”等多款小游戲中,客服、游戲公司聯系方式都設在隱秘角落。點擊“聯系方式”后跳轉頁面為全英文,想要咨詢“退款”或“購買”等問題,只能在頁面填寫具體信息提交后等待游戲公司反饋。
問題3:
退款有依據,但未成年人操作認定難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其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法相關負責人解釋稱,未成年人通過充值、“打賞”等方式支出的款項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則該付款行為屬于效力待定的行為,需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后才能發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認,則該行為無效。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
雖然退款有了法律依據,但現實中家長想要回充值款項卻并非易事,“充值行為是否由未成年人操作”為主要爭議點。
趙占領表示,此類申訴的客觀問題是舉證困難,按照一般民事證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家長需提供相關證據證明充值行為是未成年人所為。
“如果未成年人借用、冒用成人的身份信息注冊并充值,舉證相對容易些,如果是未成年人用家長的賬號登錄游戲,進行充值,這種情況下舉證充值是未成年人所為就很困難。”
趙占領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嚴格落實實名認證。
今年4月,江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約談騰訊等7家網絡游戲企業,建議任何注冊用戶進行游戲充值時,要先經過系統彈出的人臉識別界面進行用戶比對和認證,在匹配成功后,方可進行游戲充值或支付消費。
6月17日起,騰訊游戲升級了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在對已實名的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礎上,專門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擴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范圍,在游戲登錄和支付環節兩種場景發起人臉識別驗證,對疑似未成年的用戶進行甄別。
關鍵詞: 兒童手游充值超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