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級罰單年!銀行業每天被罰10次,最大單筆4億多,逾50人終身禁業)
超級罰單年!銀行業每天被罰10次,最大單筆4億多,逾50人終身禁業
即將過去的2018年,銀行市場亂象整治掀最強風暴。
作為銀行業監管的重要手段,處罰是懲戒金融機構違規行為的利器,還能對行業運行予以指導和警示。梳理今年以來銀保監會下發的銀行罰單,從罰單視角對監管力度、處罰尺度和監管側重點進行分析,透露出六大監管動向。
1.監管強度持續升級
2018年,銀監系統在官網上公布的罰單數量持續增長,處罰力度明顯上升。
根據罰單信息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銀保監會官網年內已公布近3650張罰單,平均每天開出10張罰單,罰沒金額累計超20億元(可能有極少部分罰單統計偏差)。
數量之多達到近幾年歷史之最,保持每天開具10張罰單的節奏。
其中,銀保監會機關罰單20張(包括銀監會與保監會合并后的14張銀行罰單),罰沒3.5億元;各地銀監局罰單985張, 罰沒約10.2億元;銀監分局2638張,罰沒約6.3億元。
按照時間線來看,年初罰單披露最為密集。僅今年1月份,銀監系統便披露罰單556張,日均罰單達到18張,涉及罰沒金額為9.11億元,已占據全年罰沒總額的近一半。臨近年尾,銀監系統罰單開具再度提速。僅12月的第一個星期,7天時間內銀監系統就開出65張罰單,其中,銀監分局55張、銀保監會10張。涉及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等24家銀行。
2.大案要案的查處力度加大,對銀行業的警示作用強烈
據統計,2018年超過千萬元的巨額罰單近20張,累計罰沒超過11億元。
具體來看,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領8張巨額罰單,城商行領5張罰單,罰單金額分別合計7.68億元和1.29億元,占據大額罰單榜前列。農商行領了3張巨額罰單,罰單金額合計1.14億元。
郵儲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領到一張8550萬元和1040萬元的大罰單。此外,廣東省農信社是唯一領千萬級別罰單的信用社。
其中,浦發銀行是唯一一家領到兩張千萬元以上罰單的商業銀行,也是被罰金額最高的銀行。今年1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因違規向空殼企業授信而被四川銀監局重罰4.6億元,此份天價罰單使得浦發銀行排入銀監系統史上“最貴”罰單前三。
在今年5月4日銀保監會機關集中披露的10張罰單中,浦發銀行再次領到一張千萬級別的巨額罰單,罰沒合計5856萬元。此份罰單中顯示的違法事由高達19項,涉及貸款、理財、票據、同業業務等多領域違規。浦發銀行收到的兩份巨額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高達5.2億元,在20張巨額罰單的金額中占比近半,這也讓浦發銀行成為今年受罰最重的銀行
與去年相比,巨額罰單數量增多,對整個行業的震懾作用及對受罰機構的警示作用更加強烈。
3.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升級
今年以來,監管對農商行、農村信用社及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的處罰力度明顯上升。
上述千萬罰單的情況是佐證之一。農商行被罰千萬的例子并不多見,但在今年上半年銀監系統開出的19張千萬級罰單中,出現三家東北地區農商行身影,分別為吉林蛟河農村商業銀行、吉林龍井農村商業銀行、大慶農村商業銀行,被罰沒金額分別為2614.69萬元、7744.51萬元、1000萬元。此外,農村金融機構百萬罰單更是屢見不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銀監系統對農商行同業業務開出了近年來最大一筆罰單。
7月13日,因違規辦理同業業務,大慶銀監分局連開4張罰單,共計罰款3000萬,其中大慶農村商業銀行被罰1000萬元,黑龍江林甸農商銀行被罰700萬、黑龍江杜爾伯特農商行被罰700萬、黑龍江肇州農商行被罰600萬元,四家銀行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皆為違規辦理同業業務。
從罰單數量上看,今年以來農村商業銀行共收到罰單740張,涉及約200家農商行,處罰事由主要為貸款管理問題、超指標、同業業務及信息披露。農信社共收到罰單約320張,違規事由主要包括貸款管理問題、內控管理及員工管理等。
掩蓋不良貸款、隱瞞貸款真實分類,在農村金融機構中尤其多發。一些農村金融機構的一主管機構或者“一把手”直接參與了違規處置不良資產的決策,甚至還出現了“塌方式”違規。
4.層層追責,問責落實到個人和失職高管
金融機構違規經營與員工行為不當、管理層失察、失職直接相關。從銀監系統今年開出的罰單來看,機構處罰和個人處罰并重,堅持責任落實到人,并追責至失職高管。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至少已對52人開出“個人終身禁入銀行業”的罰單,多數涉及違法行為。除了終身禁業的“頂格處罰”,還有取消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期限的任職資格。此外,還有責令改正、責令金融機構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等
禁止終身從業的銀行員工,既有高管,也有普通員工,禁業原因大致分為這樣幾類:參與非法集資、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內外勾結、銷售飛單、審查不嚴、簽虛假合同、內控失效、挪用資金、搞假按揭、私用印章。
銀行員工參與非法集資被嚴懲的案例,可能要算光大銀行員工朱霞蓉。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間,朱霞蓉作為光大銀行上海真新支行員工,參與非法集資活動,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上海銀監局認為,光大銀行上海真新支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朱霞蓉對此負有直接責任,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朱霞蓉參與非法集資,鄒依琳也進入了“黑名單”。鄒依琳在光大銀行上海真新支行工作期間,涉嫌對該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責任,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同時,銀保監會對于中小銀行的股東和股權治理再上臺階,監管重拳砸向濫用權力和管理失職的銀行業高層。
比如,播州匯隆村鎮銀行董事張罡,因干預村鎮銀行經營、違規辦理同業通道業務被取消董事終生任職資格;南部農村商業銀行違規對2016年度股金紅利進行分紅,該行董事長李成勝因負主要領導責任被罰。
5. 內控管理失效成今年整治重點
除貸款業務管理外,內控管理失效是大型銀行受罰的重要方面。
通過對處罰案由類型的統計,可以發現違規開展存貸業務、票據業務依然是處罰的重點領域,在此基礎上,對違規開展理財業務、同業業務、表外業務的處罰呈現上升之勢。
同時,與此同時,監管機構還會進一步發掘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內控失靈、公司治理不健全等。總體來看,伴隨著處罰數量的增加,監管機構的處罰范圍也日漸廣泛。
比如,7月10日,天津銀監局公開的一份處罰信息表顯示,廣發銀行天津分行被罰款200萬元,被銀監局指出存在多項內控問題:貼現資金回流,用途把控不力;貸后管理失職,流動資金貸款被挪用;貸后管理失職,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員工賬戶為客戶過渡資金,未嚴格審查銀行承兌匯票貿易背景。
基金君梳理案件處罰公告發現,員工內外勾結、私刻公章、異常交易監測失效等內部控制缺失的現象,成為了不法分子滋生的溫床。
以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為例,該案件牽扯千余空殼公司,千億貸款騰挪。在片面追求業務高增長等短期目標背后,“內控失效”是幾宗案件共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