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入主推特不到 10 天,就以兩件事宣告著 " 新推特 " 的到來——一是規模近 50% 的 " 郵件大裁員 " 閃電戰,二是第一個落地的改進舉措 " 藍 V 收費 "。
已經發生的改變既增加了推特姓 " 馬 " 的實感,也讓人們不得不嚴肅對待其提出的其他 " 奇思妙想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推特主產品,除 " 藍 V 收費 " 之外,馬斯克還曾提出要給一些特殊群體加上二級標簽,比如政客、任何沒有明確說明的 " 冒充 " 賬號都將被永久暫停。
11 月 6 日,馬斯克還發推表示要增加 " 長推文 " 功能,以結束人們不得不截圖記事本的荒謬現象。他本人在收購落地的當晚發布《致推特廣告主書》,就是以三張截圖的形式。此外,馬斯克還提出要讓所有形式內容的創作者獲利。
在推特主產品之外,馬斯克還將目光投向了推特旗下的其他產品,比如多年前被宣判 " 死刑立即執行 " 的短視頻應用 Vine,明確表現出了向 TikTok 學習的傾向。這也成為馬斯克接手推特后,最出其不意的一步棋。
10 月的尾巴,在確定成為推特新主人的當天,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發起了一項投票:" 復活 Vine?",投好或不好。
截至發稿查看發現,這則推特吸引了 492 萬次投票,70% 的人選擇了 " 好 "。
Vine 是一個 " 古老 " 的短視頻應用,上線于 10 年前的 2012 年,比字節跳動(彼時還叫今日頭條)在中國推出抖音早 4 年。
用戶可以在 Vine 上發布僅 6 秒的短視頻,上線首日就沖上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冠軍位,紅極一時,眾多以 " 喜劇(其實是沙雕小視頻)" 見長的創作者依靠 Vine 成為了網紅。
就連 B 站上,都有許多 Vine 視頻合集,播放量 10 萬以上的不在少數。你也許對 Vine 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出自 Vine 視頻的一些梗你一定不陌生,比如小男孩用烤箱和父親合奏曲目,或者經典的 " 黑人問號臉 "。
但是在 2016 年,推特選擇關閉了這個應用。一年后,抖音海外版 TikTok 進入了美國市場。
時間回到當下,馬斯克以 440 億美元的價格將推特收入囊中,摩拳擦掌準備改造這個社交應用,還一度展現出構建一個類似微信的超級應用的興趣,如今他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個出生于中國的現象級應用 TikTok。
消息稱,馬斯克已經指示推特工程師團隊查看 Vine 的舊代碼庫,為重啟做準備,并期望在年底前完成重啟工作。
馬斯克對 TikTok 的興趣早有跡象,早在今年 6 月的推特全體員工會議上,馬斯克就稱贊 TikTok 的算法 " 不無聊 ",表示 " 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塑造推特,讓它變得有趣。"
既然推特有一個現成的短視頻產品,何不將它翻出來,拍拍塵土,重見天日?這似乎是 " 向 TikTok 學習 " 的最簡單粗暴的方式。
但是,在 Vine 關閉的近 6 年之中,世界并沒有停下向前行進的腳步。誕生于智能手機剛剛普及的 Vine,在 10 年后真的能 " 復活 " 嗎?就算能復活,它還能在當下的短視頻江湖中成功 " 混跡其中 " 甚至構成威脅嗎?
一、" 不要賣掉你的公司!"
這條發布于 2016 年 10 月的推特至今還靜靜躺在平臺的角落里,發布人是 Vine 的創始人之一魯斯 · 尤蘇波夫(Rus Yusupov),彼時他獲知了推特將關閉 Vine 的消息。
2012 年,尤蘇波夫和科林 · 克羅爾(Colin Kroll)、多姆 · 霍夫曼(Dom Hofmann)一起創立了 Vine。產品的三大賣點是 6 秒短視頻、視頻無限循環、視頻拼接。之所以限定 6 秒,霍夫曼認為這可以讓用戶絞盡腦汁用最短的時間拍出最有趣的視頻。
產品還在內測,推特找上門來,向這三位平均年齡不過 27 歲的年輕人遞出 3000 萬美金收購的橄欖枝,他們接受了。
彼時的推特剛剛錯失 Instagram——推特出價 5 億美元,Meta(彼時叫 Facebook)的扎克伯格聽聞后直接出價 10 億美元,3 天就完成了和 Instagram 的收購談判,最終成功讓 Instagram 并入 Meta。
很快,2013 年 1 月,推特將 Vine 上線。這款產品可謂一夜爆紅,上線首日沖上蘋果應用商店社交類第一位,3 個月后登頂免費榜單第一。
霍夫曼是對的,6 秒短視頻激發了用戶的創作熱情,Vine 成為了最有趣的小視頻集散地,這里的內容搞笑又接地氣。
上線半年時,該平臺視頻上傳量達到 3000 萬,巔峰時期的月活用戶達到 2 億。同時,Vine 也制造出了諸多網紅,甚至對于中國網友來說都不算陌生:" 男巫 "Zach King,其神乎其神的拍攝與剪輯技巧后來在國內短視頻興起后也模仿者眾多;動不動就拿自己矮小的身高當段子的黑人小哥 King Bach ……
就連多年后因為在日本 " 自殺森林 " 拍攝死者畫面而翻車的 Logan Paul,其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 Vine。他的短視頻曾在 Vine 上獲得了超過 40 多億次點贊,之后投奔 YouTube 平臺。
隨著競爭對手的發力,Vine 迅速從巔峰走向了衰落。其中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正是推特沒能收入囊中的 Instagram。
Meta 在 2013 年 Vine 推出的幾個月后,在 Instagram 上線了 15 秒視頻功能,而 Instagram 的用戶規模是 Vine 的十倍。并且,Instagram 還擁有豐富的濾鏡和編輯功能,有相機防抖,分享渠道也更多,從 Vine 手里搶創作者搶用戶。
上線 1 個月后,Instagram 短視頻在推特上的分享數從 120 萬個上升到 700 萬個,與此同時,Vine 視頻在自家地盤推特的分享數卻從 225 萬個驟減了一半。
YouTube 和 Snapchat 的短視頻業務也加入了戰場,YouTube 甚至砸重金 Vine 上的頭部網紅。據當時的報道,YouTube 會直接送 1000 美元的購物卡讓他們升級視頻設備。
2014 年到 2016 年,Vine 的每月原創視頻上傳量持續下滑,再未見增長。用戶數量也停滯不前,眼看著 Instagram 月活用戶數一路上漲,2016 年突破 5 億。
"Instagram 視頻是(Vine)結束的開始。" 一位 Vine 前高管告訴媒體,"Vine 的發展速度不夠快。" 隨著用戶和創作者的流失,讓廣告主也漸漸對 Vine 失去興趣,而廣告主的缺失,進一步加劇了創作者的流失,Vine 進入惡性循環。
推特一直沒能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救 Vine,高管陸續出走讓產品方向搖擺不定。其中創始人之一霍夫曼作為產品的靈魂人物在 2014 年也離開了,另一位創始人克羅爾代理總經理之后三個月也匆匆離職。
2015 年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Vine 前 50 大博主中的 18 位來到 Vine 洛杉磯辦公室,要求 Vine 采取措施解決用戶活躍度不斷下滑的問題,還提出了推特向 18 人每人支付 120 萬美元以留住他們在 Vine 每月更新 3 條視頻。
推特拒絕了。
此后,推特還拒絕了來自 P 打頭的某知名色情網站的收購邀約,2016 年,推特宣布關閉 Vine,一代短視頻明星產品就此退出舞臺。
二、Vine 關停的時候,場面像極了中國的蝦米音樂——無數用戶時隔許久再次打開 Vine,保存那些經典的短視頻以求紀念。
人們都明白它在競爭當中已經落后,就連自己也越來越少真的使用它,但當它真的消失,又遺憾無比。
" 復活(馬斯克用的是 Bring Back)" 聽起來讓人有一種錯覺,就是人們熟悉的 Vine 會重新出現,人們又可以像以前一樣看到那些接地氣的傻氣搞笑短視頻,但這八成只是一個錯覺。
從技術上復活 Vine 本身就是一個挑戰,而就算復活,Vine 想要存活下去,也必須要順應當下的短視頻行業,當人們抱著好奇心來觀摩 Vine 的 " 復活 " 之后,它用什么吸引用戶和創作者?
在 Vine 被宣告死亡的將近 6 年時間里,世界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短視頻行業在發展,而且發展得如火如荼。
推特宣布關停 Vine 之后不到一年,2017 年,抖音海外版 TikTok 在全球多個國家上線并迅速崛起。
僅僅用了 4 年的時間,2021 年 9 月,TikTok 的全球月活用戶人數就超過了 10 億。
美國的科技巨頭們也越來越重視短視頻業務。2020 年 Meta 更進一步,推出了和 TikTok 幾乎一模一樣的 Reels 功能,內置在主應用 Instagram 中。
同一年,YouTube 也在主應用中推出了短視頻板塊 Shorts,并在今年宣布每月觀看人數已經達到了 15 億。
戰事還在更新。
Meta 今年 2 月已經宣布將在全球范圍上線 Reels 產品(此前在美國等地區開放),并在 9 月宣布未來可能 Instagram 上發布的所有視頻都將自動轉成 Reels。TikTok 則在 11 月剛剛在美國上線了 " 小店 ",發力電商。
對創作者的爭奪也相當激烈,除了和創作者進行廣告分成之外,也直接砸錢。
2020 年,TikTok 向創作者砸去 2 億美元,2021 年,Meta 宣布在創作者基金上投入 10 億美元,而 YouTube 的 Shorts Fund 在一年中在吸引創作者的激勵基金上拿出了 1 億美元。Snapchat 的短視頻功能 Spotlight,自 2021 年 6 月開始每月向獎金池注入數千萬美元。
反觀推特,2021 年主平臺的月活用戶僅為 2.17 億。而已經死去的 Vine 連現在的 " 標配 " 算法推薦機制都沒有,更不必說現在已經發展相對成熟的短視頻平臺廣告分成機制、創作者激勵計劃,甚至是視頻電商模式等。
要加入這場戰斗,馬斯克可能不得不重造一個短視頻應用。
三、技術挑戰就擺在面前,馬斯克看好 TikTok 的算法,但是 Vine 的老代碼可能幫不上什么忙。
推特前員工薩拉 · 貝克普爾(Sara Beykpour)發推表示,自己曾參與了 Vine 的關閉,并說 " 這些代碼是 6 年前的,有些甚至是 10 年前的。你不想看那些代碼的。如果你想復活 Vine,你應該重新開始。"
創始人之一的魯斯 · 尤蘇波夫(Rus Yusupov)轉發了這條推特,而他在推特上一次發布消息是在 4 月底,那是一張他與馬斯克的合照。" 這是不是關于復活 Vine 的那次會議來著?記不清了。" 尤瑟波夫寫道。
另一方面,創作者收益也是當下的一個問題。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上的一篇評論文章則指出,Vine 巔峰時期,人們還主要是以分享欲和創作欲這樣樸實的動力參與其中的,但如今短視頻行業的創作者非常看重其中的金錢回報。
那些曾經在 Vine 上活躍的頭部網紅們,也各自有了不同的發展,有的已經在新的平臺如 YouTube、TikTok 上扎了根,有的則干脆不再活躍在互聯網上,指望他們因為情懷撐起復活的 Vine 顯然不現實。
尷尬的是,至少在短期內,這是馬斯克的一個痛,廣告商似乎暫時還不信任這個推特的新主人。最新消息顯示,已經有奧迪、輝瑞等在內的多家大型企業暫緩了在推特上投放廣告,因為他們不清楚推特的內容會不會變得糟糕,而這樣的不信任也有可能延續到推特的產品 Vine 上。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馬斯克能解決 Vine 的問題嗎?6 年前的推特搞不定 Vine,姓 " 馬 " 的推特就可以嗎?
至少目前來看,馬斯克還沒有拿出整體的推特改造方案,零碎的主意引發著爭議,就連已經落地的 " 藍 V 收費 " 也依然不服者眾,其中不乏作家斯蒂芬 · 金(Stephen King,代表作《閃靈》等)這樣的知名人物。
今天,推特 " 趨勢 " 中出現多個不那么友好的詞條,包括 " 馬斯克是大糞 "" 馬斯克釣魚 "" 馬斯克老鼠(叛徒)" 等,這實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雙11狂歡節,今日流媒體會員買一送三,趕緊入手!福利多重加碼,詳情見下圖!
責任編輯:房家輝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