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生產電視劇194部、6736集,其產量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另據國家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數量較上半年同期再度下滑。
電視劇發行量呈下滑趨勢,但微短劇卻持續向好。《2020-2022年微短劇發展觀察報告》顯示,從2019年各平臺發力微短劇開始,近兩年微短劇出現了數量的井噴與題材的百花齊放。另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在廣電總局系統進行規劃備案的微短劇已達2859部,總集數69234集。而在2021年這一數量僅為398部。
更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由用戶個人制作的網絡微短劇,只需要播出平臺自行審核,這一類型的微短劇并未被納入廣電總局備案的微短劇統計中。
這一系列數據背后與各方對微短劇市場的重視存在緊密聯系。具體來看,從扶持政策上,2022年優酷發布了“扶搖”和“好故事”兩大內容計劃;芒果TV大芒與喜馬拉雅、達盛傳媒達成共同開發短劇的戰略合作,并推出全新分賬模式;抖音短劇整合升級原有的“新番計劃”、“千萬爆款劇樂部”,并推出“劇有引力計劃”。
此外,在騰訊視頻“十分劇場”、芒果TV“大芒短劇”等品牌化探索之上,檔期化成為行業又一發力方向,例如在暑假期間,快手、騰訊視頻、芒果TV、抖音等分別推出“追劇一夏”、“微短劇的夏天”、“今夏片場”、“夏日劇熱辣”等微短劇暑假檔......
而一系列舉措背后不僅使得微短劇作品數量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揭示各方對于內容質量的重視以及對商業變現的思考。此外諸如微短劇的品牌化、檔期化,也在帶動整個產業走向更為成熟的新階段。
實際上,各方瞄準并加大力度投入微短劇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從產業環境來看,如今處于快節奏、碎片化時代,視頻由長變短成為重要趨勢,這一趨勢在短視頻、倍速播放功能盛行之下表現的更為明晰,為微短劇起勢奠定基礎。加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微短劇憑借投資成本低、制作周期短、資金回流快等特點也更易受青睞。此外行業抵制注水劇,也促使微短劇盛行。
而從各平臺角度出發,長視頻平臺面臨用戶增長觸頂、內容成本高昂等困境,發力微短劇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困境;同時微短劇這種劇情類內容有拉新效應,可提升用戶粘性,對于尋求內容價值迭代的短視頻平臺也是重要突破口,加之備受爭議的二創侵權問題,微短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短視頻影視原創能力的不足。近日抖音播放《云南蟲谷》剪輯片段,被判賠償騰訊3200萬,刷新了全國法院網絡影視版權案件賠償記錄。
長、短視頻平臺的加碼,讓微短劇保持了高速發展,同時相關政策也在跟進完善,為該市場規范發展帶來進一步保障。 在2022年6月 ,廣電總局規定包括網絡微短劇在內的國產重點網絡劇片上線播出時,將使用統一的“網標”,此前廣電總局還發布在重點網絡影視劇備案后臺新增“網絡微短劇”以及其審核跟傳統時長網絡影視劇同一標準、同一尺度的通知。這些預示著,微短劇已經進入“許可證”時代,納入相關部門的監管范圍,微短劇合規化和高質量發展成為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