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 洛陽市工業經濟“穩中向好”
“重慶兩江之星”火箭成功發射,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的連接器和電纜網實現減重一半以上;臺山核電站一號機組并網發電,中鐵隧道集團為其打通“中國越海盾構第一隧”;洛陽金達石化有限責任公司在國內首次將隔板塔技術應用于己烷油生產領域,實現“兩塔變一塔”……
近日,捷報頻傳的工業領域交出年中“成績單”: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增速較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較1月至5月提高0.1個百分點,總體呈現生產運行平穩、增速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
工業生產保持增長
行業增長面擴大。上半年,全市39個行業大類中有34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態勢,增長面達87.2%,其中22個行業增速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20個行業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產品產量增多降少。上半年,在統計的219種工業產品中,有128種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58.4%,其中鋼化玻璃、金屬家具、多晶硅、商用混凝土、鋁材、鋼材等主要工業產品均保持增長勢頭,服務機器人、鋰離子電池等新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3.8%和29.9%,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
工業效益顯著提升
1月至5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57.7億元,同比增長13.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60.6億元,同比增長36.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三。
虧損情況明顯好轉。截至5月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181家,同比下降14.2%,虧損面為9.2%,較上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1月至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5.2億元,同比下降4.7%。總體來看,虧損企業數量減少,虧損額持續下降,企業虧損面不斷縮小。
去杠桿降成本效果顯著。1月至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87元,同比減少0.46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為6.02元,同比減少0.53元。企業降成本減負效果明顯。1月至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2%,同比提高0.95個百分點。5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4.7%,同比降低2.4個百分點,企業杠桿率進一步下降。
工業結構持續優化
高技術產業及高成長性制造業增速較快。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增加值同比增長17.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5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3.3%,對全市工業的貢獻率為6.9%,拉動全市工業增長0.53個百分點;六大高成長性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42.4%,對全市工業的貢獻率為64.2%,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93個百分點。
高耗能行業占比下降明顯。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4.3%,較上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呈持續下降態勢,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3.2%,今年以來一直低于全市平均增幅,趨緩態勢明顯。(記者 李冰 實習生 方自蘭 通訊員 陳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