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藍鯨保險獲悉,安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誠財險”)高管發生變動,公司官網披露一則人事變更公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出任公司經理層臨時負責人。
事實上,縱觀安誠財險現狀,2月末,安誠財險經歷股權變更,“牽手”六年的外資股東出清股權;此外,該公司股權頻頻被股東質押,亦有股東被列入失信人“黑名單”;盈虧方面,上半年,安誠財險虧損4320萬。如此看來,從設立之初便懷有“上市夢”的安誠財險,完成夢想,仍有一段路要走。
高層有變動,安誠財險常務副總上臺臨時“掌舵”
安誠財險官網信息顯示,根據《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管理規定》(保監會令【2014】1號)(以下簡稱“《規定》”),經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25次會議研究決定,指定公司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胡仲林為公司經理層臨時負責人。
安誠財險臨時信息披露報告2018年4號
藍鯨保險查看《規定》發現,保險機構原負責人辭職或被撤職;原負責人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無法正常履行工作職責以及監管認可的其他特殊情況,可以指定臨時負責人,“但臨時負責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
據了解,安誠財險此前總經理閔衛東, 2015年9月加入安誠財險,2015年12月起任職總經理,截至目前,履職近3年。相較而言,胡仲林則為安誠財險“老將”,公開信息顯示,其2007年2月起任副總經理一職,扎根安誠財險長達11年。
數據顯示,閔衛東在任期間,安誠保險保險業務收入從2016年的37.51億元提高到去年的41.51億元,同比上漲10.66%,但較上兩年度同比近2成的漲幅而言,略有下降。凈利潤方面,2016年安誠保險轉盈為虧,凈虧損0.1億元,去年實現0.31億元的凈利潤,但今年上半年再度虧損。
為何出現人事變動,對此,藍鯨保險聯系到安誠財險相關人士,其回應稱目前還未下發明確通知,一切以官網披露信息為準,當進一步詢問董事會是否還在對閔衛東去向進行商議時,則表示不清楚。
事實上,除了人事變動外,今年安誠財險還曾被外資股東“出清”股份。2月24日,監管層批復安誠財險股東變更事項,允許國際金融公司將所持有的3億股股份轉讓給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城投”)。股東變更后,國際金融公司不再持有安誠財險股份,重慶城投所持股比由之前的9.652億股增加到12.652億股,占比從23.6801%提升至31.0403%,仍為第一大股東。
至此,2012年3月,搭乘安誠財險增資擴股“便車”認購3億股,持股10%,位列第四大股東的國際金融公司,徹底與安誠財險分手,對此,業內也有猜測,安誠財險擬為上市做準備,將股份轉讓給國資背景的大股東,利于集中股權。
股權頻頻被出質,股東重慶公路被列入“失信人”黑名單
事實上,除了2月份的股權轉讓事項外,安誠財險股權更是頻頻被出質,近期,其陸續披露四則關于股東出質公司股權情況的公告,藍鯨保險查看發現,從股東出質貸款用途來看,包括“經營需要”與“補充企業流動資金”兩大類。
1月8日,重慶天泰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天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將所持有的安誠財險8000萬股、1000萬股股權為重慶天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作質押擔保,共計向中信銀行重慶分行貸款1億元,擔保期三年。
2018年股東新出質安誠保險股權情況
重慶財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則在6月、8月分別將0.4億股、1.64億股安誠財險股股權出質,累計申請貸款1.9億元。
事實上,截至2季度末,安誠財險已有69380萬股股權處于質押狀態、24000萬股處于凍結狀態,質押股權數量約占總股本比重2成。
截至2018年2季度末安誠財險股權質押或凍結情況
據了解,股權出質后,質權人只能行使其中收益權等財產權利,涉及公司重大決策等非財產權利,則仍由出質股東行使,或并不會對險企管理、運營產生較大影響。
但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藍鯨保險分析稱,股東將險企股權頻頻出質,會對險企經營形象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且通過股權質押而來的資金稍有不慎也面臨“爆倉”風險,可能會造成公司股份易主。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市公路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公路”)所持的安誠財險股份有24000萬股處于凍結狀態。藍鯨保險通過啟信寶查詢發現,目前,重慶公路在2014年末的一筆13500萬股安誠財險股權質押目前仍處于出質狀態,質權人為中信銀行有限公司重慶分行,但并無更多可查詢信息。
盡管股權凍結原因目前無從獲知,但藍鯨保險也注意到,啟信寶信息顯示,重慶公路2016年年中至今存在8筆失信人信息記錄,被執行人履行情況為“全部未履行”,屬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由此看來,被列入失信人“黑名單”的安誠財險股東重慶公路履約信譽或有待商榷。
上半年安誠財險虧4320萬,如何撐起“上市夢”
再來看業務方面,對于設立之初曾立下上市“豪言”的安誠財險,盡管在數次增資之后資本實力明顯提升,但市占率仍相對較低,盈利狀況起伏不定,上市之夢或仍有距離。
回溯來看,2012年至2017年,安誠財險保險業務持續上漲,去年保險業務收入41.51億元,較2012年的13.79億元漲約2倍。從市占率而言,安誠保險仍屬地方性中小財險公司之列,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安誠保險保險業務收入25.31億元,行業收入6915.62億元,占比0.37%。
安誠財險2012年-2017年保險業務收入、凈利潤(億元)
與穩步上升的保險業務收入不同的是,安誠財險近年凈利潤卻如坐“過山車”,起伏波動較大。2012年至2013年,安誠財險凈利潤均在0.5億元左右,2014年調轉向下,凈虧損1.28億元,2015年凈利潤回升至2.28億元,但盈利狀況并未持續,次年再次陷入虧損之中。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誠財險再度轉盈為虧,凈虧損4320.03萬元。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藍鯨保險指出,險企凈利潤波動較大,或受資本市場利率下行以及保險行業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影響。
“險企的虧損狀態主要與其發展階段有關,對于業務規模正在快速擴展中的險企來說,固定成本難以攤銷,當其放慢業務發展的速度時,虧損會減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曾對藍鯨保險分析道。
事實上,從主營業務來看,車險大幅虧損也是拖累凈利潤的主要原因。以近兩年為例,其機動車保險(含交強險)分別承保虧損2.74億元、2.96億元。
“地方中小險企要想提高競爭力,亟需提升自身風險識別能力、定價能力以及內部管控能力”,宋清輝表示,這也利于為后期登陸資本市場打下基礎。
據了解,2017年初,安誠財險提出“351、515”的戰略目標,即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保費收入超過50億,資產規模達到100億;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保費收入超過100億,實現凈利潤5個億。由此看來,股權頻頻被質,如今又面臨高管變動,市占率較低且還未擺脫虧損的安誠保險,上市之路或仍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