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理財產品流動性管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中國銀保監會制定了《理財公司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日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充分借鑒國內外監管實踐,對理財產品流動性管控重點進行了明確與規范。共七章45條,分別為總則、治理架構與管理措施、投資交易管理、認購與贖回管理、合作機構管理、監督管理以及附則。
銀保監會透露,通過建立專門的理財產品流動性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了理財公司規則體系,有助于督促理財公司完善流動性管理機制,提高管理能力,更好推動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同時,也有助于保持理財產品投資策略的相對穩定,為投資者獲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收益,更好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并得到公平對待。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并適時發布實施。
流動性風險管理貫穿業務運行全流程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理財公司管理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10.01萬億元。目前,已有29家理財公司(含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1家獲批開業。
在理財產品投資交易管理上,《辦法》強調將流動性風險管理貫穿于理財業務運行的全流程。流動性風險是指理財產品無法通過變現資產等途徑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用于滿足該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贖回需求、履行其他支付義務的風險。理財公司承擔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并得到公平對待。同時,理財公司應當建立有效風險隔離機制,防范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傳染。理財公司本公司理財產品之間、理財產品與其自有資金之間不得相互進行融資,理財公司及其關聯方不得為理財產品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擔保,銀保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具體來說,《辦法》要求理財公司應當在理財產品設計階段,首先要綜合評估投資資產流動性、投資者類型與風險偏好等因素,審慎確定開放式、封閉式等產品運作方式,合理設計認購和贖回安排。二是理財公司應當持續做好低流動性資產、流動性受限資產和高流動性資產的投資管理,提高資產流動性與產品運作方式的匹配程度。三是理財公司應當持續監測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審慎評估產品所投資各類資產的估值計價和變現能力,充分考慮聲譽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交易對手風險等的可能影響,并提前做出應對安排。
理財公司需建立有效管控機制
在管理責任方面,《辦法》要求理財公司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管控機制,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并有效實施。
一是理財公司應當建立健全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與治理結構,指定專門部門和崗位、配備充足具備勝任能力的人員負責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二是承擔理財產品投資運作管理職責的主要負責人對該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承擔主要責任。三是理財公司應當指定專門部門負責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并與投資管理部門保持相對獨立。四是理財公司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第三方合作管理,確保及時充分獲取相關信息,滿足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需要。
另外《辦法》對理財公司運用理財產品流動性管理措施提出一些要求,包括要求理財公司加強理財產品認購、贖回管理,依照法律法規及理財產品合同的約定,合理運用理財產品流動性管理措施,以更好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合理運用管理措施還有助于保持投資策略的相對穩定,為投資者獲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收益。
在贖回管理方面,理財公司應當對開放式理財產品7個工作日可變現資產的可變現價值進行審慎評估與測算,確保每日確認且需當日支付的凈贖回申請不超過前一工作日該理財產品7個工作日可變現資產的可變現價值,銀保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此外,理財公司應當強化開放式理財產品巨額贖回的事前監測、事中管控與事后評估。當開放式理財產品發生巨額贖回且現金類資產不足以支付贖回款項時,應當在充分評估該產品組合資產變現能力、投資比例變動與理財產品單位份額凈值波動的基礎上,審慎接受、確認贖回申請。
《辦法》同時強化了事先約定和信息披露要求。明確理財公司應當在合同中與投資者事先約定理財產品未來可能運用的流動性管理措施,并按規定向投資者披露理財產品面臨的主要流動性風險及管理方法、實際運用措施情況,維護投資者知情權,促進其形成合理預期、作出理性決策。
(記者 徐靚麗)
關鍵詞: 進一步完善 理財公司 規則體系 理財產品 凈值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