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金融新聞引起各方熱議: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最快可在10月初開放,內地和港澳投資者可直接跨境投資對方銀行理財產品。深圳金融改革創新蹄疾步穩,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奏響先行示范探新路的時代足音。
資本市場放大財富效應
金融的創新,首先體現在資本市場通過改革提升配置能力。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是深圳資本市場改革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0年4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正式啟動。8月24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18家公司順利掛牌,標志著這一改革正式落地。
“截至今年8月4日,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0家,其中深圳企業124家,數量居各大城市第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金融改革還在持續。經國務院同意、證監會批準,今年4月6日,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
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落地,為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帶來資金活水。2021年6月21日,滬深兩市9只基礎設施公募REITs掛牌上市,標志著首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正式落地,僅深圳一地,就有紅土創新鹽田港倉儲物流、博時招商蛇口產業園、首創水務3個項目。此外,滬深300ETF期權掛牌上市,實現深市衍生品零的突破;截至6月末,知識產權證券化已發行14期,惠及全市226家科創企業,發行金額達33.9億元。
●數字貨幣帶來支付革命
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數字化更為普通市民的“錢包”帶來全新變化。近年來,以深圳為主要試點城市的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創新等金融科技創新,不斷實現新的突破,改革成果豐碩可及。
法定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基礎性金融科技創新之一。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統一部署下,2020年10月,深圳人民銀行推動開展國內首次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并先后在羅湖、福田和龍華開展四輪“數字人民幣促消費”系列活動,活動累計參與抽簽人數超過473.86萬,交易金額4840.18萬元,活動得到海內外積極評價;推動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發放“穩企業保就業”專項資金,進一步促進財政資金直達企業,截至2021年3月末,累計發放1110項專項資金,發放金額1.96億元。
2018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銀行共同發起成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為我市數字貨幣試點奠定基礎。按照央行部署,深圳利用數字人民幣第一批試點城市的先發優勢,在全國率先開展數字人民幣外部可控試點,已投產的應用場景近12萬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制定了全市金融科技扶持政策,已報市政府待審批;深入推進“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大力培育金融科技生態,鼓勵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等場景的創新應用。
●金融反哺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更要反哺綠水青山。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深圳金融業利用先行示范的立法優勢,闖出一片“新綠”。
近年來,深圳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取得較好成效。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地方立法,《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于今年3月正式實施,是我國首部綠色金融法律法規、全球首部規范綠色金融的綜合性法案。
2020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成立,秘書處永久落戶深圳。
此外,深圳還開展近20項綠金標準、制度課題研究;率先發布國內首只綠色金融股票指數、首支綠色治理指數;出臺專項指導意見,認定首批11家綠色金融專營機構;正式成立綠色金融行業協會。
加強社會影響力金融探索與實踐,倡導以金融手段解決可持續發展等社會問題,開展社會影響力金融案例評選及項目展示,引導金融企業強化環境、治理與責任。
●金融活水與世界交融聯通
在今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深圳排名全球第八。世界級金融中心排名的穩步提升,展示了深圳金融走向全球的雄心。
外匯管理改革,成為深圳金融加入世界經濟版圖的突破口。
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為企業跨國跨境開展業務帶來便利。2021年3月16日,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獲得批復,成為全國首家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的企業。
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落地,讓內地銀行業向海外延伸出觸角。2021年7月26日,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在深圳3家銀行的57個銀行網點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深圳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試點工作的四個城市之一。
外匯管理改革先行先試,民間資本“跨境”的聲音也得到呼應。近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發布,正式拉開了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購買理財產品的序幕。
“跨境理財通是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大灣區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龐華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跨境理財通的開通,香港銀行業看到進一步發展中國內地市場的龐大機會,“預計未來三年會有1/4的高凈值客戶來自大灣區,兩地銀行業將攜手共進,為大灣區的發展和繁榮做出貢獻。”
(記者 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