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地2月即將結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1月一路高歌猛進之后,本月港、A市場表現如何?整體來看,隨著美國通脹風再起,美股估值端依舊棘手,本月港股明顯承壓,A股也受到牽連。
港股3月乍暖還寒?
在持續反彈3個月后,2月港股市場表現差強人意,整體來看,呈倒”V“走勢。
截止2月28日收盤,恒生科技指數收跌1.62%報3925點,恒生指數盤中收復2萬點后,再度得而復失;最終收跌0.79%報19785點;國企指數收跌1.84%報6581點。
值得一提的是,恒指在今年1月收復的2萬大關并于1月尾高見22688點高位以來的升幅基本抹平;恒生科指、國企指數今年來的升幅全消。
本月,恒生科指累跌13.59%,年初至今累跌4.93%;恒生指數月累跌9.41%,年初至今小幅累漲0.02%;國企指數月累跌11.36%,今年來累跌1.84%。
行業方面,電訊板塊領漲,月漲幅超3%,消費板塊也迎來復蘇;科技、醫療、地產等板塊則深陷頹勢。
個股公司方面,月度漲幅最多的前五個股(市值>100億)中,美圖公司位列第一,漲幅超51%;星空華文漲超32%,3D Medicines-B、京基金融國際漲超32%,Mog Holdings漲超28%。
月度跌幅最多的前五個股(市值>100億)中,諾誠健華-B跌超36%,叮當健康跌超33%,碧桂園服務跌超31%,新東方在線跌超30%,中教控股跌超27%。
另外,本月還有幾件大事與港股市場息息相關。一是,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規則正式發布實施,自3月31日起實施。另一個就是2月24日恒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出爐,所有變動將于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起生效。(點擊了解更多詳細內容)
對于本月的港股表現,有機構分析稱,自春節后港股的調整,核心原因是升勢過急,估值大幅修復后,盈利跟不上;同時,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回升、疊加市場擔憂地緣局勢情緒發酵,也對港股升勢造成了較大阻力。
向后看,市場政策利率預期快速調整后,美債收益率上行或邊際放緩,港股估值壓制或有所緩解。此外,兩會將近,2023年政策基調重申經濟增長,潛在的政策利好值得期待。
展望3月,國盛證券表示在配置上建議:1)關注受益于地產積極政策、基建穩增長措施的地產龍頭和央企基建龍頭;2)關注疫后需求有望逐步恢復、及AIGC相關的消費和互聯網企業;3)關注受益于電動化智能化趨勢、相關業務具有較高成長性的車載產業鏈相關企業等。
A股春季攻勢繼續?
在行業、風格快速輪動演繹之下,本月A股表現也較為低迷。
數據來看,滬指累漲0.74%,深成指跌1.81%,創業板指跌5.88%。不過年初以來,A股總體還是呈現上揚態勢,滬指累漲6.16%,深成指漲6.97%%,創業板指漲3.51%。
行業方面,通信、輕工制造、計算機、紡織服飾、鋼鐵等板塊漲幅居前;電力設備、銀行、有色金屬則表現不佳。
個股公司方面,本月大牛股非中航電測莫屬,月度暴漲逾395%,海天瑞聲漲超130%,鴻博股份漲超105%,浪潮信息、漢王科技漲超64%。
受”打假“事件發酵,奧聯電子股價走過一輪過山車,月度累跌超35%,明冠新材跌超27%,弘業期貨、綠康生化跌超23%,諾誠健華跌超21%。
展望后市,招商證券認為,A股有望走出先抑后揚的態勢,繼續保持上行趨勢。
當前市場受到美聯儲加息預期將進一步升溫,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強勢,外資流出有一定壓力。但是,從近期各項經濟數據情況來看,中國經濟仍在加速恢復中。3月份的經濟數據有望在1~2月份數據基礎上進一步改善,為A股提供關鍵支撐因素。
3月4日開始進入兩會時間,兩會以及之后的政策預期有更加明確的期待。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兩會和政府施政方向的進展,以把握穩增長和科技自強、安全發展兩條政策主線。
風格方面,2月中小風格明顯占優,進入三月后,由于風險因素和經濟復蘇預期交織,政策驅動和業績改善并行,風格將會階段性回歸均衡。但是,今年在新產業趨勢挖掘增長前景明確的中小成長標的的主要思路不會發生變化。
興業證券也表示,市場在經歷了歲末年初的景氣失效后,二季度隨著財報業績披露,疊加3、4月份兩會及政治局會議后國內政策逐漸明朗、經濟復蘇前景更加清晰,市場有望重新回到景氣驅動、基本面審美模式之中。
參考過往經驗,當行業輪動達到極點后,除少數開啟普漲、普跌的情況外,市場接下來大多進入結構性行情,并形成季度級別的新主線;當前市場在經濟復蘇、政策寬松預期上的分歧,將隨著3、4月份經濟數據的披露,以及兩會、政治局會議的定調,而最終實現彌合、統一。在配置上,短期尋找低位補漲機會,中期回歸景氣、兼顧估值彈性,關注“強者恒強”與困境反轉兩個方向。
關鍵詞: 2月迎收官3月港股會否乍暖還寒 A股春季上攻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