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持續震蕩,行情頗為曲折,甚至偶有崩盤,盡管如此,依然不乏提振士氣的消息。
3月8日美股盤前/港股盤后,數字貨運龍頭--滿幫(YMM.US)又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并公布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未來12個月內通過自有現金回購不超過5億美元的ADR,展現出公司對于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通過對滿幫這份最新的成績單進一步的剖析,不難發現其高質量的發展成色,其實較為直觀地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資料圖】
收入穩步上漲,盈利大幅提升
首先,收入延續穩步上漲的勢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且增幅明顯超越同期收入增幅,反映出滿幫顯著的正向經營杠桿效應。
(來源:滿幫季度業績報告;格隆匯制)
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滿幫實現營收67.3億元,同比增長44.6%;同期Non-GAAP凈利潤約14億元,同比增長209.8%。其中,四季度實現營收19.2億元,同比增長34.5%,Non-GAAP凈利潤約4.5億元,同比增長83.6%。
去年由于疫情疊加嚴峻的國際形勢,對公路貨運行業造成較大影響,公路貨運企業貨量規模多數出現下滑。滿幫在逆勢中能取得這一成績,實屬難得。
圖:2022年企業貨量規模較上年變化情況
(來源:中物聯公路貨運分會《2022年度中國公路貨運景氣度CEO調查報告》)
逆境之下,滿幫作為行業龍頭,展現出較為明顯的α屬性。從較大程度上而言,這得益于其商業模式,即匹配貨主與司機的數字化平臺,并由此形成了以貨運匹配服務為核心的多元業務結構。
滿幫收入的持續增長,正是得益于各項業務的全面增長推動。報告顯示,2022年滿幫實現貨運匹配服務營收56.6億元,同比增長43.3%;其中四季度為16.1億元,同比增加31.4%。
其實,滿幫這一商業模式的韌性---從中物聯公路貨運分會開展的“2022年度中國公路貨運景氣度CEO調查”結果中也能得到驗證---不論是貨源量還是收入視角,增長最快的企業大多來自網絡貨運領域。
另外,規模型企業顯示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規模越大的企業收入下滑幅度越小。調查數據顯示,收入規模10-20億、20億以上的企業反映貨量下滑幅度最小,分別為27.8%、31.3%,同時貨量增長幅度最大,分別達到44.4%和37.5%,5億以下收入規模企業反映貨量下滑幅度較大,占比在五成左右。
(來源:中物聯公路貨運分會《2022年度中國公路貨運景氣度CEO調查報告》)
反觀滿幫,年度GTV已超2600多億元,占據中國數字貨運市場接近七成的份額,規模持續處于業內領先水平,規模效應可想而知。
去年全年GTV與上一年基本持平,說明總的用戶需求基本盤仍是穩固的,而且四季度同比環比均有所增長。這說明自去年6月滿幫旗下核心APP恢復新用戶注冊以來,隨行業逐步回暖的跡象。
同時,履約率呈改善趨勢---據管理層在電話會上透露,第四季度的平均履約率達24%左右,呈逐月遞增的趨勢,其中12月的單月履約率達到26.4%。主要因為隨著疫情政策的優化,司機端的履約意愿加強,車貨供需平衡也逐漸恢復。此外,恢復拉新后,新用戶為平臺帶來了一定的增量,尤其是新增貨主用戶的畫像是以履約率較高的直客為主,有助于履約率的提升。
不斷優化用戶生態,用戶規模與質量持續“向上”
自恢復新用戶注冊以來,滿幫采取了一系列優化雙端(貨主、司機)用戶體驗的措施和運營手段來拉新和激活“滯留用戶”,推動平臺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容,并繼續維持高粘性的特點。
報告顯示,2022年平均發貨貨主月活達167萬,同比增長12.6%,其中四季度平均發貨貨主月活高達188萬,同比增長19.7%;過去12個月的履約活躍司機達到了350多萬,四季度貨主會員12個月留存率和響應訂單司機的次月留存率都維持在85%左右的高位水平。這說明新用戶的加入依然未稀釋平臺的用戶留存率,整體的用戶黏性仍處穩態。
而得益于持續完善平臺雙端用戶信用體系,并推進分層管理的策略,平臺用戶生態處于良性發展態勢,用戶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滿幫管理層在業績披露后的電話會中透露,貨主結構也呈現不斷優化的趨勢,其中688會員和非會員的用戶數量持續增加,同時這兩類用戶的履約訂單數占比提升到45%左右。預計隨著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一比例將有進一步的提升趨勢。
物流呈加快復蘇跡象,數字、平臺及民營經濟持續獲政策支持
鑒于上述分析,滿幫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足見其作為數字貨運領頭羊及商業模式的韌性優勢。同時,疫情加劇行業分化,市場集中度提升,滿幫的行業領先地位勢必將更為穩固。
面向2023年,滿幫管理層在電話會上明確了發展的兩大重點---獲客、提升貨幣化率。
據滿幫稱,平臺將加大資源投入,在獲客上做更多的探索,以全方位地觸達目標用戶群體。同時,管理層表示,滿幫還將不斷改進產品功能、優化用戶體驗、加強平臺生態治理和用戶權益保障工作,在促進首次履約的同時致力于提升非付費會員向付費會員的轉化。
基本面堅挺的滿幫也收獲了專業機構的認可----四季度獲海外基金大幅增持,包括BlackRock(貝萊德)、Norges等長線基金。此外,13F數據顯示,美國銀行也于同期建倉做多滿幫。
相比去年身處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今年宏觀環境也正趨于好轉,這無疑為滿幫持續向好發展創造了一個更為有利的外部條件:
1)后疫情時代,隨經濟秩序恢復,物流加快復蘇
市場普遍認為,2022年疫情反復對物流業造成不小的沖擊,進入后疫情時代,2023年將是貨運行業全面復蘇的一年。
近日,剛剛公布的2月宏觀數據揭示出----產需正呈現出明顯回暖的跡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制造業PMI升至52.6%,且各分類指數均高于前值。當前經濟復蘇態勢進一步明確,物流作為直接受益行業之一,供需加速回升,2月物流業務總量指數大幅回升到50.1%,環比提高5.4個百分點。不僅東中西部地區全面回暖、大部分行業同步改善,而且中小物流企業也出現回穩趨好跡象,業務總量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強勢回升。
復蘇是今年最大的底色,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總基調---全力拼經濟,擴大內需,高質量發展成為總基調。后續期待政策的進一步發力。
圖: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加快擴張
(來源:澤平宏觀)
圖:生產大幅回升、內需回暖
(來源:澤平宏觀)
2)數字、平臺及民營經濟發展持續獲政策面支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數字貨運平臺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僅包括構建全國性的服務網絡、大型托運人和卡車司機基地、具有交易能力的綜合解決方案、掌握行業先進技術能力等,還需要更明確貨運平臺的方向和意義。
而不論是對于經濟的滲透和拉動作用,還是政策趨向,數字經濟已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線,并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方向展開。傳統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也已是大勢所趨,疫情下數字物流在為各行各業提質、降本、增效上的優勢得以顯現。
有觀點認為,國家層面將“無車承運人”調整為“網絡貨運”的提法,背后是站在全局高度提升全社會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考量,以夯實國家戰略能力和基礎建設,因此數字貨運的本質是物流的數字化形態。
同時,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走在數字化浪潮前沿、擁有核心技術能力的貨運平臺將更受用戶青睞、擁有更強的發展韌性和后勁,擁有更好的前景。
除數字經濟之外,國家對于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持和鼓勵,也必將利于滿幫的長期發展。
(來源:公開網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