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歐洲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導體和三安光電表示,雙方將在中國重慶成立一家制造8英寸碳化硅(SiC)器件的合資工廠,器件主要用于電動汽車、工業電力和其他能源領域。
據悉,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6.12億美元,建設總額預計將近3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28億元)。
(資料圖)
對于此次合作,三安光電表示,本次合資工廠的建立,將為中國碳化硅市場注入新的力量,公司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擴大產能供給,有力推動碳化硅器件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助推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
斥資228億
根據協議,雙方擬在中國重慶共同建立一個新的8英寸碳化硅器件合資制造工廠,合資項目公司暫定名為“三安意法半導體(重慶)有限公司”。其中,三安光電全資子公司湖南三安持股51%,意法半導體持股49%。
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32億美元,將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產,預計在2028年全面建成,采用意法半導體的碳化硅專利制造工藝技術,達產后可生產8英寸碳化硅晶圓10000片/周。
此外,湖南三安為加快布局車規級碳化硅芯片,決定在重慶設立全資子公司重慶三安公司,將在重慶建立一個新的8英寸碳化硅器件合資制造廠,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70億元。
三安光電是中國第一家、全球第三家實現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企業,產業鏈布局包括長晶—襯底制作—外延生長—芯片制備—封裝,碳化硅產能已達1.2萬片/月。截至發稿,三安光電總市值為962.9億元。
三安光電首席執行官Simon Lin表示,將利用自研SiC襯底工藝,單獨新建造和運營一個新的8英寸SiC襯底制造廠,以滿足上述合資廠的襯底需求。
意法半導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Jean-Marc Chery 也表示,三安光電未來的8英寸襯底制造工廠、加上雙方新成立的前端合資制造工廠以及意法半導體在深圳現有的后端制造工廠將一起協作,為中國客戶提供一個完全垂直整合的碳化硅價值鏈。此舉也是意法半導體繼在意大利和新加坡的持續重大投資外,進一步擴大全球碳化硅制造業務的重要一步。
碳化硅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根據三安光電此前披露的消息,公司碳化硅功率器件應用領域廣泛,其中新能源汽車是碳化硅功率器件的主要應用市場之一,也是產業近年來的核心增長引擎。
根據Yole的預測,2027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有望達62.97億美元,2021-2027年CAGR達34%;其中汽車市場碳化硅功率器件規模有望達49.86億美元,占比達79.2%,汽車仍為碳化硅功率器件下游第一大應用市場。
近期,國內外眾多企業紛紛加速布局碳化硅產業。其中,合盛硅業控股子公司寧波合盛新材成功研發碳化硅半導體材料并具備量產能力;揚杰科技計劃在江蘇揚州建設6英寸碳化硅晶圓生產線;SK集團宣布位于釜山的新工廠將投入批量生產;德國半導體大廠英飛凌也表示,現在的新車只要能用碳化硅的地方,便不會再用傳統功率器件。
當前碳化硅的下游需求依舊旺盛,特別是車用級碳化硅襯底產能仍偏緊,國內業界對于碳化硅國產替代的呼聲非常高。國家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就有明確表示,將加速推動以碳化硅、氮化鎵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新材料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催生一批高速成長的新材料企業。
隨著未來兩三年產能密集釋放,國內碳化硅市場供需將會趨于平衡,成本將加速下降。屆時,國內碳化硅中低端產品的市場競爭或將更加激烈,業內需要在技術突破上重點發力,實現彎道超車和自主可控,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爭取在碳化硅高端市場分得一杯羹。
概念股一覽:
露笑科技:主要從事碳化硅業務、漆包線業務、光伏發電業務和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同時掌握了制造碳化硅長晶爐的核心技術。
天富能源:全國唯一專利規模化生產碳化硅的企業,完全替代進口,國家重點扶持項目。全球碳化硅晶片的主要供應商。
楚江新材:其全資子公司頂立科技具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單晶從裝備、材料到制品的一整套技術儲備和產業化能力。
斯達半導:在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現有廠區內,投資建設全碳化硅功率模組產業化項目, 建設年產 8 萬顆車規級全碳化硅功率模組生產線和研發測試中心。
三安光電:作為LED領頭羊企業,對碳化硅襯底材料的研制高度重視,很早就開始各各方面工作的布局。
天岳先進:國內領先的寬禁帶(第三代)半導體襯底材料生產商,主要從事碳化硅襯底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電力電子、微波電子、光電子等領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