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本北海道,一條小須鯨被捕獲。
近日,美國與日本因捕鯨問題而產生矛盾。日方強烈反對在“印太經濟框架”中寫入反捕鯨條款,并威脅可能“退群”。有消息人士透露,在美日韓戴維營會議召開前夕,美國已放棄要求日本接受反捕鯨條款。
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18日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一直以來都在呼吁日本接受在“印太經濟框架”中加入反捕鯨條款。但一名日本官員近日表示,如美國拒絕放棄這一要求,日本將退出“印太經濟框架”。此外,部分美國高級官員也擔心這一矛盾將令美日關系產生裂痕。有消息人士透露稱,在日本的強烈反對和美國國內的擔憂聲中,美國已在戴維營會議前夕放棄要求日本接受反捕鯨條款。
目前,白宮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未對此事做出回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言人則表示,如果“印太經濟框架”成員能夠“集中精力在談判中的一些積極領域達成前瞻性協議”,將是“具有建設性的”。
當地時間8月18日,美日韓三國領導人將在美國戴維營舉行會晤。《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希望通過此次三國峰會拉近日韓在安全領域的距離,從而加強三邊合作。但由捕鯨問題而產生的矛盾已成為美日關系中的“一根刺”。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日本問題專家約翰斯通(Christopher Johnstone)分析稱,“印太經濟框架”不是解決捕鯨問題的“合適場所”,因此將反捕鯨條款刪除是正確的選擇。對美國而言,日本在“印太經濟框架”中的積極配合要比捕鯨問題重要得多。
美國主導的所謂多邊經濟合作機制“印太經濟框架”于2022年5月正式成立。美國方面稱,“框架”將成為美加強同“印太”國家經濟聯系的重要平臺,為地區提供中國以外的替代選項。中方曾對此表示,該“框架”是擾亂地區合作的設計、是脅迫地區國家的工具。亞太經濟的成功得益于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無論以什么名義搞區域合作,都應當堅持開放包容,不是歧視或者排他。
日本的捕鯨問題不僅引發了美日之間的矛盾,一直以來也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于1986年暫停商業捕鯨,但在于2019年退出國際捕鯨協會之前,日本一直允許出于“科學研究”目的捕殺鯨魚,借此規避暫停捕鯨的規定,從而引發環保人士及國際捕鯨協會其他成員國的強烈批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