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在《財富》雜志上撰文稱:“投資的關鍵在于確定一家指定公司的競爭優勢,尤為重要的是,確定這種優勢的持續期。”也就是說,只有長期在各種環境之下保持競爭力的企業,才算是真正擁有持續競爭優勢。
(資料圖片)
近期,光伏行業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740.68億元,同比增長22.75%;實現歸母凈利潤132.70億元,同比增長8.56%。與上述邏輯相同,在光伏產業鏈價格進入下行階段的上半年,通威依舊實現了經營業績的穩健增長,構筑了持續領先的優勢地位。
實際上,通威作為全球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龍頭企業的實力早已毋庸置疑。在前不久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通威集團赫然在列,成為全球光伏行業首家世界500強企業,充分展示出其在全球光伏領域的領頭羊地位。
目前來看,通威的高純晶硅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陽能電池出貨量連續6年蟬聯全球第一,組件出貨量也已躋身全球前十,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成為全球光伏行業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在公司基本面與世界500強榜單的雙重印證下,通威穿越周期的價值底色已得到充分驗證。隨著光伏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通威也將為行業提供一條穩健增長的參考范本。不妨就此結合通威的業績表現及發展歷程,進一步探討光伏行業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關鍵答案。
韌性增長凸顯戰略成效
作為深耕綠色農業、綠色能源兩大領域的大型跨國集團,通威憑借多年來的市場洞察以及在技術、品質上的深厚積淀,已在“水產+光伏”的雙鏈路布局上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今年以來,公司更是進一步加速了產業鏈延伸、技術迭代和運營能力升級的進程,持續加碼一體化布局,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農業領域,今年以來,通威通過大力發展規?;a,不斷強化飼料及養殖體系以及產業鏈配套能力,堅持產品品質行業領先,實現市場銷量的進一步突破。2023年上半年,公司飼料及產業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4.26億元,同比增長7.26%,飼料銷量336.47萬噸,同比增長4.06%,取得良好的經營成果。
在光伏領域,通威則憑借其獨特的產業鏈思維不斷打通上中下游市場資源,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延伸,在環境波動中仍舊企穩高質量發展之路。
上游高純晶硅業務方面,公司持續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深入推進提質提效、管理降本,實現各基地持續安全穩定運行,“品質+成本”的優勢不斷鞏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高純晶硅銷量17.77萬噸,同比增長64%,國內市占率達到30%左右,目前生產成本降至4萬元/噸以內。上游降本潛力持續釋放,形成了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鏈結構。
同時,隨著下游N型技術產能逐步投產,N/P硅料價差進一步拉大,公司亦順應市場需求變化,提升N型料的市場供應,N型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47%,反響積極。
中游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方面,電池環節因技術發展致使擴張速度與產能釋放相對滯后,疊加上半年組件排產需求旺盛,市場供需偏緊,電池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今年上半年,公司電池滿產滿銷,實現銷量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長65%。憑借精細化管理控費、工藝水平持續精進以及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上半年單晶PERC電池非硅成本較去年全年平均非硅成本再降16%,產品A級率、電池轉換效率、碎片率等核心指標持續領跑行業。
此外,自公司布局組件業務以來,鹽城、金堂、南通三大制造基地的組件產能建設不斷加速推進。目前,鹽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組件項目已全面投產,公司組件年產能提升至 55GW。
報告期內,通威的組件產品也迅速搶占市場。公司連續中標華潤電力、三峽、中電建、國家能源集團等多個標桿企業項目,累計實現組件銷量8.96GW,中標容量超9GW,同時繼續聚集歐洲、亞太、南美等海外市場,并完成超6GW海外框架訂單簽約。
光伏電站方面,公司持續聚焦規?;皾O光一體”的項目開發、建設和運維,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保持同頻共振,積極融入鄉村旅游元素,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契合“新漁業、新能源、新鄉村建設”的“通威方案”,
目前,“漁光一體”項目共有1GW項目處于在建狀態中。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建成以“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電站 52 座,累計裝機并網規模 3.7GW,上半年結算發電量 22 億度,實現碳減排二氧化碳168萬噸,在持續促進漁業養殖轉型的同時,也能源源不斷地產出清潔能源。
結合種種數據不難看出,此份成績單不僅展現出通威作為龍頭企業強者恒強的底色,也進一步構筑出高安全邊際,持續增強公司的穩定性和發展韌性,助力其成為一家依靠業績、實力、貢獻逐步壯大且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全球標桿企業。
優勢持續積累的底層邏輯
在筆者看來,通威之所以能夠獲得持續競爭優勢主要得益于公司對與行業趨勢與外部市場環境的洞察,并積極推動戰略調整。沿著通威的歷史脈絡溯源追流,我們便能看清這家光伏龍頭的前進邏輯。
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通威集團創始人劉漢元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投入應用,打破了當時四川省歷史上單位面積產魚量的最高紀錄,通威的探索之路也由此徐徐展開。
在持續創新中,通威逐步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水產飼料生產集團及重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化漁業轉型升級。
伴隨水產飼料行業進入增長新常態,劉漢元逐漸將視線轉向新的領域——光伏新能源。2006年,通威敏銳地嗅到了全球光伏產業發展趨勢,并正式進入光伏產業上游高純晶硅環節,后又相繼進軍光伏產業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下游光伏電站投資與運營等業務,持續強化新能源產業鏈的布局,
僅歷經10余年發展,通威就構建起了涵蓋“上游高純晶硅-中游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下游光伏電站投資運營”的光伏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形成了完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成為全球光伏行業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發展至今,通威始終能夠洞悉市場、順應政策,且憑借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不斷創新布局,為集團發展贏得先機。
以通威的垂直一體化策略為例,2023年以來,隨著供需關系的轉變,多晶硅價格跌幅持續擴大,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上游價格回落之際,眾多光伏巨頭紛紛加碼一體化產能布局,尋求在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更加均衡性的發展。
而通威對此已有了充分準備。早在去年下半年,通威股份就憑借其在多晶硅市場的成本與技術優勢,加大了組件環節的投入,打通全產業鏈,開啟了全面一體化布局。
深度布局背后,得益于通威對行業的精準把控和策略思考。公司此前表示,專業化與一體化是光伏行業長期存在的兩種發展模式,其中專業化專注于產業鏈部分環節,實現所在環節的顯著競爭優勢,一體化則進行全產業鏈布局,規避單環節的周期波動。
在2023年1-7月的光伏組件中標排名中,通威中標規模達14.2GW,已躋身行業前列。顯然,僅不到一年時間,通威就已建立起了從硅料到電池片到組件的“垂直一體化”產能,以預見性精準性的布局化解了上游材料的周期困境。
如此看來,通威成為業績增長穩固的代表性龍頭,既離不開時代給予的寶貴機遇,也離不開其本身獨特的優勢策略。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進程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只有通威等少數敢于突破的企業走在了前面。并且在整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通威不斷運用自身所擁有的變革式領導力、資本實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優勢,始終堅持以農業、光伏為雙主業,最終成為高純晶硅、電池片、水產飼料三個產業的世界一流龍頭。而正是基于這些前瞻性的洞察以及與時俱進的戰略選擇,公司邁出的每一步都踩準了行業發展的節拍,走在了時代前列。
結語
在行業波動階段,通威依舊交出了穩健的成績單,充分證明了公司作為行業龍頭的強大實力和品牌影響力。把目光拉長來看,通威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主動做出探索,在原有基礎上做出更好的業務革新,其前瞻性的業務布局以及對能源領域的識變應變,無疑為公司穿越周期、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了足夠的韌性和定力。
展望后續,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加速發展下,通威的技術優勢、供應鏈優勢以及渠道優勢等或將更加突出,其全球領先地位亦將更為牢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