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潭種植涼粉草
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相關資料圖)
派潭涼粉草
歷來與荔枝、絲苗米、烏欖
并稱“增城四寶”
從歷史文學記載及民間傳說故事,派潭與涼粉草有著割不斷的歷史情緣。據《增城縣志》(民國10年)明朝進士張度(派潭人)詩中寫道:“七姐洞中神仙草,輾落名山顯物華”?!对龀强h志》(1993年)增城出口土特產品記載,涼粉草是增城的一項傳統出口產品,在港澳和東南亞一帶享有很高聲譽,其中以派潭鳳凰山涼粉草最為著名。
涼粉草全身都是寶
派潭鎮氣候宜人,溫度和濕度適宜,其有機質豐富的沙質壤土層,為派潭涼粉草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涼粉草是一年生的草本宿根植物。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4—8月期間,每隔40天就能收割一次涼粉草,到了來年春天又可以重新連根移栽,實現一次種植多年收益。
派潭涼粉草葉濃、枝幼、色黑而有光澤,有甜香味,含粘膠質豐富。用派潭涼粉草制作而成的派潭涼粉呈透明墨茶色,有特殊香味,晶瑩剔透,富有光澤和彈性。輕輕舀上一勺冰凍涼粉,清涼甜潤,入囗即化,還有淡淡甘甜的中草藥味,令人回味無窮。
涼粉草全身都是寶。涼粉草含有天然草膠質,有多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草膠能清熱解暑、涼血解毒,對治療中暑類疾病很有功效。涼粉草還是中草藥制作材料,目前各地市面上各種品牌的涼茶類飲料,都需要涼粉草作為原料主體。如“王老吉”“加多寶”“和其正”等飲料,85%以上原料都是涼粉草配制而成。
民間傳說
在派潭,關于涼粉草,至今流傳著“仙姑賜草”的傳說。南宋的崔與之曾詩云:“楊梅都間涼粉草,云曰七姐洞中寶。仙草結馬謫凡塵,遍灑甘霖潤庶人?!睋鳎瞥觊g,增城地區遭逢大旱天災,農民莊稼失收,百姓生活艱苦,很多百姓因高溫中暑病倒。當地的一名藥農看到百姓在死亡中掙扎非常痛心,于是決心要幫助鄉親渡過難關,他聽說何仙姑(人們尊稱七姐)的仙人洞里種植了一種能夠消暑醫病的仙草。
藥農為拯救鄉親翻山越嶺,劈荊斬棘,歷經諸多磨難,終于找到了何仙姑,并把故鄉大旱,百姓生活艱苦,飽受中暑病痛之事告知何仙姑,向她求賜仙草拯救故鄉百姓。何仙姑聽說家鄉百姓遭受劫難,心中難過,被藥農為救濟蒼生歷盡千難萬險的善心所感動,便教會藥農認識仙草的藥用知識及功效,傳授仙草制作成涼粉的方法,并采了一些仙草,將仙草結成草馬贈給藥農,隨后用法術將藥農和仙草送回家鄉。草馬降臨凡間,落在綠水青山的派潭鳳凰山下,變成了一株草,永遠留在派潭。藥農用仙草制成涼粉,救治了家鄉百姓。這種草,就是廣泛種植在派潭沃土上的涼粉草,于是派潭人把涼粉草稱為仙草。
制作方法
派潭涼粉制作技藝已傳承百年,2021年被列入增城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百年來,傳統的涼粉制作方法大致相同,但在涼粉制作過程中,煮草的時間溫度,涼粉草的膠質含量、水的質量等因素決定制作出來的涼粉質量。
在派潭,一直流傳七夕水煮涼粉的傳統習俗。七夕水,亦稱“七月七水”,據說“七夕水”有神奇的功效,久儲不變,可以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在七月初七早晨頭遍雞鳴之后,各家到井邊或者河邊取水煮涼粉,據說七月七水煮的涼粉有清熱解暑、去熱清毒的功效,廣受派潭人的好評。
1. 選草去雜
選擇一年兩收的派潭涼粉干草,將涼粉草的根須、雜草及雜質清除,剪成5cm長度。
2. 浸泡清洗
把涼粉干草浸泡,反復清洗干凈。
3. 熬煮取汁
把草料放入大鍋中文火熬煮4個小時,時間長短按涼粉草是否出膠適當延長或縮短,或加入少量的堿水,可以軟化干草,減少熬煮時間。
4. 過濾取汁
撈出草料備用,汁液用密度高的布料過濾雜質。余下的草料中還有大量的汁液,加入少量的清水搓揉擠干汁液并過濾備用。
5. 制作米漿
把大米加水研磨成米漿,或用淀粉加水攪拌代替米漿。
6. 涼粉熬煮
把熬煮出來的汁液倒入鍋中,按適當的比例加入米漿攪拌煮沸,直至汁液粘稠裝盆,靜放。
7. 冷卻凝固
汁液冷卻后自然凝結成塊,變成涼粉,加糖或蜂蜜即可食用。
來源:吾鄉派潭
編輯:劉曉雯
責編:黃家榮、林汝嫦
審核:朱卓東、張慧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