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暖,學校的游泳池能盡快開放嗎?”“其它學院的學生可以進入創新實驗室(工作室)嗎?”“圖書館可以多上架一些書籍嗎?”“建議多舉辦學術報告講座”……在“易班面對面”西華大學宜賓校區專場活動的現場,同學們暢所欲言。
(資料圖)
聚焦學習 暢所欲言
3月7日下午,“易班面對面”宜賓校區專場活動在辦公樓411會議室如期舉行。副校長費凌與來自宜賓校區10個學院的30名學生代表,齊聚一堂,面對面座談、近距離交流。宜賓校區黨工委(管委會)、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后勤服務總公司等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本次面對面交流活動。
30名學生代表中,既有即將畢業的大四學子,也有剛剛入校的大一新生;既有理工科學生,也有文科學子。本次活動持續三個多小時,同學們一一發言,熱情參與,暢所欲言,現場氛圍活躍。同學們的發言,既有對大學生活的迷茫,又有對職業生涯的思考;既有對學習方式的困惑,又有對處理校園人際關系的煩惱;既有對學校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又有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期望。
座談會上,同學們就專業學習、職業規劃、后勤服務、學生管理、教務教學、創新創業等方面分享了自身的感受與想法。對于每位同學的發言,費凌副校長和在場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認真聽取并一一作出回應。
解疑答惑 指點迷津
在座談交流過程中,費凌副校長結合個人學習工作經歷和學校發展規劃等,對同學們關心的問題給予了解答。他建議同學們要轉變學習方式,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合理安排好自己時間,做到課前預習;處理好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關系……
“我認為在學習中最用功或者最苦的階段,應該在大學本科階段,只有經歷過艱苦的鍛煉和磨練的人,才能成長,才更珍惜當下的生活。”他表示,學校會盡最大的努力為同學們提供更好的條件,也希望大家能將在校經歷當做成長的積累和財富。
對于同學們提到的職業迷茫時,費凌副校長建議同學們多與老師溝通交流,可以詢問有關專業領域的問題、實習機會、職業發展等方面的信息。他認為,與老師溝通交流只是解決職業迷茫問題的第一步,同學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興趣、技能和價值觀,并通過實習、實踐和學習等方式積累經驗,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
“大學老師更重要的是傳授學術思想,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現在知識傳授的途徑太多了。”費凌副校長提醒同學們進入大學以后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沉浸在原來中學的學習思維里。
快干實干 共話發展
“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是學校的第一要務,學校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快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為同學們的學習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對同學們今天提出的問題與建議,各相關部門要逐條梳理、及時整改、落實到位。”費凌副校長責成相關部門:“今天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今天解決,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要制定計劃表和任務清單,按時解決。”
一直以來,學校十分重視宜賓校區的建設發展,校領導多次前往宜賓校區進行調研,深入了解師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著力改善宜賓校區辦學環境,提升辦學質量。現如今,宜賓校區每棟教學樓安裝了空調,學生宿舍安裝了電梯,教學樓一樓大廳的自習桌椅將投放使用,圖書館上半年將新增2萬冊書籍,二期的儀器設備采購將一一到位……
暢談感悟 凝聚力量
交流活動持續三個多小時,現場時時爆發出陣陣掌聲,與會同學紛紛表示收獲頗多。“本次座談會給我最大的感悟是老師講的大學學習方式,大學是需要主動學習的——這句話令我最有感觸,接下來我會主動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電氣任麟同學談到。
“在活動開始前,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同時也有很多顧慮,如校領導會不會覺得我提的建議很幼稚,領導們會不會很嚴肅?通過這次面對面交流,讓我更加堅定了在宜賓校區學習的信心,同時心里也升起一股暖流,雖然與校本部相隔近300公里,但是學校領導依然非常關心我們,我們定會刻苦學習,不辜負學校對我們的期望。”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劉向陽同學開心地說。
本次活動是“易班面對面”活動第二期,也是宜賓校區“易班面對面”首場活動。本次“易班面對面”宜賓校區專場活動開始前,學校在“西華易班”微信公眾號開通了預約報名小程序,共收到來自宜賓校區10個學院的71名同學報名,最后抽選出了30名學生代表。
據悉,“易班面對面”活動是西華大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活動為師生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借助“面對面”,實現“心連心”,在學生心靈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讓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真正走心入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