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為全面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推廣,實現玉米、大豆協同高產和農民增收致富。8月23日,四川農業大學會同美姑縣人民政府在美姑縣召開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現場觀摩及技術培訓會。會議依托四川農業大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四川大涼山地區特色種植業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進行,美姑縣縣委副書記海來克古、副縣長羅文才、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楊日火、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旱糧科科長崔闊澍出席會議,來自美姑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投公司的技術人員及相關鄉鎮主要負責同志和村支部書記等80余位代表參加觀摩培訓。
觀摩會上,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美姑)科技特派團團長、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雍太文介紹了此次會議的背景及國家設立重點研發項目的目的。針對美姑縣平均海拔高、自然災害重、有效積溫低等制約因素,由四川農業大學及美姑縣和豐農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第3課題組設計了系列試驗示范任務,開展了粒用大豆玉米帶狀間作條件下的品種評比、適宜播期篩選、鉀肥運籌方案等試驗,以及適宜帶狀間作混合青貯用的大豆玉米品種評比、田間配置優化、有機無機肥配施等試驗,并在不同海拔區開展了百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在試驗示范地里,帶狀間作下的大豆、玉米長勢十分吸眼,打造了川西高海拔山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活樣本,為大涼山類似地區開展大豆玉米帶狀間作提供了可參考可復制的示范樣板,獲得與會人員一致好評。
觀摩期間,農學院雍太文教授和王小春教授分別圍繞粒用和青貯用途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展開了田間現場培訓。培訓將核心技術理論和農田操作實踐緊緊結合,不同海拔地區選擇什么類型的大豆、玉米品種?什么時候播種最好?帶寬行比如何確定?化學調控與綠色防控如何進行?培訓人員最關心的核心關鍵技術及田間管理等問題都在現場得到了回答。
觀摩培訓會后,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候古莫鎮與拉馬鎮兩個示范片進行現場測產。來自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成都大學、涼山州農業科學研究院、西昌學院及涼山州農業農村局的7位專家按照農業農村部高產創建測產辦法對粒用與青貯兩種示范模式進行了測產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在今年涼山州2-5月遭遇持續嚴重干旱的不利情況下,拉馬示范片實收青貯用玉米大豆生物量4177.76公斤/畝,候古莫示范片實收粒用玉米506.57公斤/畝、大豆150.81公斤/畝,打造了高海拔地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面積高產典型。(作者:李雨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