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藍印花布是我國民間傳統工藝之一,格調樸素,高雅,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調,經過歲月的淘洗,煥發著越來越迷人的魅力。”8月22日,“品藍白風情、聽梅庵琴韻”南通市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順利舉辦。來自印度、摩洛哥、印度尼西亞等6個國家的10名在通外籍友人一同體驗非遺文化、聆聽古琴琴韻、欣賞茶藝表演。
外國友人一行首先參觀了藍印花布博物館,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了南通藍印花布的歷史起源與發展,展示了藍印花布制作的技藝、紋樣內涵以及在民俗生活中的應用,讓外國友人了解到藍白之美背后所承載的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家庭幸福安康的祈盼。外國友人還現場體驗了藍印花布制作工藝,選取“福在眼前”“花中君子”“蝶戀花”等紋樣,把鏤空花板鋪在白布上,用刮漿板把防染劑刮入花紋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鐘后取出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劑粉,即顯現出各種圖案的藍白花紋。隨后,在場人員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觀看了青出于藍:吳元新藍印花布收藏暨設計作品展在中國工藝美術館展覽開幕儀式,感受藍白世界的魅力。
在梅庵書苑,沉穩悠長的古琴聲漸漸響起,茶具仿佛被注入了靈魂,每個環節,蘊含著溫文爾雅的茶之道。行云流水,輕盈飄逸的動作中,茶湯如涓涓細流順著碗蓋而下,原本靜謐的茶葉,被賦予了另一種生命形式,在杯盞中翩然起舞,沁人的茶香迎面而來……現場茶藝師的精彩表演,也讓外國友人沉醉其中。“古琴的聲音很慢,讓人覺得很放松,很棒的體驗。”來自印尼的Noviani說。“如今中國的藍印花布、古琴文化、茶文化已經走出國門,深受國外友人喜愛,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也期待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傳統非遺文化。”崇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沈俊表示。
來自摩洛哥的外國友人Wissal表示,自己親手參與藍印花布的制作、聽古琴、茶藝表演藝術家的現場表演,對中國非遺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也讓自己對南通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據悉,本次活動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是崇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圈兩帶”“環濠河新時代文明實踐圈”的重要一環。崇川區常態化結合非遺主題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為南通進一步增進國際溝通與價值交流提供了平臺,成為南通市“愛上南通”對外文化交流品牌的有力支撐。下一步,崇川區將繼續結合崇川人文優勢開展系列活動,向世界展示南通獨特魅力和江海文化,讓更多外國友人真正“愛上南通”。(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