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300999.SZ)的股價正不斷刷新新低。
作為A股主打“柴米油鹽醬醋茶”業務的公司,金龍魚一度是價值投資者的大本營和集散地。
(資料圖)
2023年上半年,金龍魚營業收入為1187.14億元,同比下降0.64%;凈利潤9.66億元,同比下降51.13%;扣非凈利潤0.14億元,同比下降99.4%。
斷崖式的下降,讓投資者措手不及。
業績指標預警
金龍魚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公司主要涉足油籽壓榨、玉米深加工、小麥深加工等產業。
2020年10月,金龍魚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IPO之后,股價一度漲至145元/股,如今股價跌至30余元/股附近,甚至遠低于發行首日的收盤價。
由于金龍魚踩中了糧油食品的板塊,成為必選消費的價值性資產,上市早期更吸引了“民間派”私募大佬林園的重倉投資。
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金龍魚作為“嘴巴生意”的核心資產,基本面在2023年出現“超預期”變化。
以單季度凈利潤比較,具體拆解來看:
2023一季度,公司凈利潤還有8.54億元,這是防疫完全放開后首個完整自然季度,與2022年同比增幅高達645.99%,這個數據讓投資者頗為興奮。
然而,奇怪的轉變卻接踵而至。
既然主打著“嘴巴生意”,宏觀經濟復蘇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但金龍魚在今年二季度凈利潤僅為1.116億元,不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降幅都非常顯著,錄得近3年最低的淡季利潤。
難道是季節性因素?并非如此。要知道,2020年二季度和2021年二季度,金龍魚的凈利潤均超出14億元。
因何而降?
金龍魚業績披露后,火速與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流解釋。
然而,這場交流會對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的下降的分析,頗讓投資者生出悲觀的預期。
原文如下:“原料成本變化影響了公司利潤,尤其是加工利潤,今年上半年面粉、米、壓榨的加工利潤都比往年差,雖然原材料價格在下跌,但成品價格也在下降?!?/p>
今年上半年,金龍魚的零售、餐飲、食品工業渠道收入在廚房食品中的占比大約為4:4:2。
一切似乎都跟價格二字相關。
金龍魚業績或反映出市場需求的降低,但該公司對機構投資者進行了安撫,稱:“預計中國的GDP過十多年至少會翻一番,人口可能不會增加,因此屆時消費者的購買力預計將翻倍?!边@么說的話,看來還要等10年?
募投項目延期
業績不佳的背景下,金龍魚的公告再次“打擊”了投資者。
今年8月,金龍魚對外披露:公司決定將募投項目“米、面、油綜合加工一期項 目”、“益海嘉里(茂名)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項目”進行延期。
上述兩個延期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金額合計14.2億元。金龍魚給出的延期原因中,都涉及部分進口設備采購、運輸、安裝及調試等相應滯后。
然而,上述技術性問題究竟有多么“復雜”,才會讓兩個項目延期時間,分別達到了9個月和12個月?
生意難做
這場交流會上,更有機構直言不諱地問到,“業績何時能夠恢復到上市前的水平”?
金龍魚給出的回答可謂“閃爍其詞”,稱有些人會認為公司股價看起來似乎偏高,但我們的估值水平可能并不高。公司開始向下游的調味品、日化、中央廚房園區等業務發展,將下游食品加工與上游農產品加工結合,這樣的生意模式是獨特的。
實際上,金龍魚正在醞釀生意模式的轉型。
金龍魚已經將包裝食用油經驗復制到包裝面粉、米等行業領域,并開始拓展調味品、酵母、日化、植物肉及央廚等新領域,之所以如此轉型,就是通過產業鏈進一步延伸。但是,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一般而言,一家上市公司進行生意模式“花樣翻新”時,通常就是“老生意”遇到逆風了。
金龍魚在半年報指出,食用油原料價格整體呈現震蕩下行態勢,但內需動力和信心仍然不足,使食用油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金龍魚的創新產品,以醬油為例,丸莊點蘸黑豆醬油,屬于全黑豆添加昆布汁,日式工藝慢釀產品。
金龍魚與機構投資者交流中表示,從價格來說,5-10 元/瓶是國內醬油的主流銷售價格區間。丸莊醬油的定位高端,主打品牌化和差異化產品,價格主要在10-15元/瓶,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品牌培養與消費者教育過程。
在消費環境不佳的背景下,金龍魚的這些“花拳繡腿”能否挽救業績,恐怕是難上加難了。
接下來再靜觀金龍魚下半年的業績情況吧。
內容來源:翠鳥資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