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數字化時代,廣播媒體的價值再度得到充分體現和肯定,它本身所具有的輕操作、即時性、可移動的“類新媒體”特質正成為廣播創新和融發展的發力點和突破點。
一直以來,收音機和車載收音機都使廣播的移動傳播體現得實實在在。而在當前5G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廣播移動傳播又被賦予了新的場景意義。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和車聯網的深入發展,車載音頻產業成為音頻平臺的新戰場。2021年底,云聽獲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稱總臺)廣播頻率直播流在車聯網系統獨家經營權。同傳統廣播相比,在線音頻賦予受眾更加智能化的內容推送服務、更品質化的聽覺觸媒體驗,不少音頻用戶將車載作為主要的消費場景。據2022年美蘭德調査數據,16.82%的被訪問音頻用戶主要在“上班通勤路上”收聽音頻內容,16.39%的被訪問的音頻用戶主要 在“差旅途中(火車、飛機上)”收聽音頻內容。
【資料圖】
“場景化時代,移動音頻平臺將持續推動音頻與車載場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為車主提供多元化、智能化、場景化的車載內容服務和產品生態,另一方面也為品牌商提供新的營銷市場,通過不斷完善車載商業模式,助力車載音頻產業價值不斷提升。”音頻平臺布局車載場景,車聯網賽道成必爭之地。
一、移動傳播對廣播生存與發展的革命性意義
實踐證明,移動傳播恰恰給了廣播施展“類新媒體”特質的大好機遇,如何緊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新機遇,成為廣播工作者必須立即決策解決的新課題。可以說,現在移動傳播陣地的主角變成了手機聚合音頻平臺和軍聯網平臺,它對廣播的生存和融合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
從生存的角度來說,移動傳播使廣播在數字化賽道上以智慧形象和智慧服務搶占融合發展新機遇,同時也將贏得巨大的市場。它使得轉型中的廣播煥發新的巨大的生機和活力,面臨一片潛在的、巨大的藍海。
從發展的角度來說,移動傳播使得廣播在5G和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不僅拓展了廣播覆蓋的新概念,拓展了廣播發展的新渠道和廣闊空間,更重要的是它們也拓展了主流媒體的新陣地。這些對廣播來說,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和未來前景都是空前的。
二、移動傳播快速發展的動力
5G和移動互聯網傳輸技術的及時化、泛在化,使得廣播以移動傳播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依靠無線發射臺站用中波(AM)和調頻(FM) 為主向所屬的區域(其所在的省、市、縣)實現有限覆蓋的“魔障”,而以嶄新的全域覆蓋者新形象快速走向移動互聯網打造的自由自在、無所不在的全域。
動力一:新技術驅動是前提。眾所周知,新技術始終引領廣播電視的創新發展。5G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可穿戴設備的創新、車聯網的加速發展,都給廣播的移動傳播帶來最為重要的核心動能。
手機的高度普及,使得手機端的聚合媒體平臺、移動支付、社交網絡平臺等為移動傳播 有效拓展新領域賦能。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推動車聯網時代加速到來,形成了車與車、 車與路、車與人、車與云等的全部聯網,它使得汽車成為一個行駛在公路上的移動終端。可見,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機和快速發展的車聯網給廣播的移動傳播帶來巨大的驚喜。
動力二:車載市場競爭是催化劑。移動傳播平臺的快速發展使得平臺開發者、平臺建設者和平臺使用者很快發現了其蘊含的巨大商機, 他們加快技術升級和淘汰落后模塊,同時以競爭的態勢布局移動傳播平臺,最主要體現在車聯網端。有些車企逐步取消車載收音機模塊, 只保留智能屏幕,有些車企從節約硬件成本的角度考慮取消收音機模塊,改為移動互聯網絡 接收。智能網聯汽車的大量生產和快速普及使得車聯網成為新車標配,車內傳統傳播平臺被替換或消失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面對巨大商機,一些商業音頻平臺也開始大力布局車聯網,大力拓展音頻與車載場景的深度融合,不斷創新,尋求更高的商業價值和利潤空間。競爭給音頻媒體的移動傳播帯來更大的創新機會和發展空間。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車內收聽陣地被商業音頻平臺占據,有的商業平臺為了盈利,重新制定車聯網內容方向,有逐漸“去廣播化”的傾向。移動傳播的產業布局剛剛拉開大幕。
動力三:主流媒缽的職責和使命要求。以總臺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開始重視和布局移動傳播項目(比如云聽客戶端)。主流媒體承擔著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展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各行各業各領域所取得的喜人成就、宣傳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宣傳典型、 服務百姓等職責,音頻聚合平臺和軍聯網等移動傳播平臺同樣是主流媒體必須挺進占領的重要陣地。要實現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必須建設完全自主、可控、安全、有效的內容移動傳播渠道。在這個賽道上,廣播媒體必須當先作為,不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和使命。一些主流媒體開始啟動移動傳播項目,參與市場化競爭。移動傳播成為廣播媒體覆蓋的重要風口,也必將催生廣播新生態的早日實現。
三、內容為王,強化移動傳播平臺核心競爭力
優質內容是音頻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內容生產能力建設是移動傳播能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內容賽道將是移動傳播領域最重要的賽道。
當前,如何不斷加強移動傳播平臺建設, 充分利用好、開發好、運營好音頻內容資源, 使版權保護與運營工作有機結合,延展音頻內容價值,提升影響力、傳播力和市場價值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我們要發揮好廣播在內容資源、內容生產、人才隊伍、 品牌公信力、技術裝備等方面的優勢,克服在思維、創新、機制體制等方面的短板,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廣播內容建設新生態。
有人說,手機是一個帶有情感和情緒的端,移動互聯網本身就是基于消費者生活場景和地理位置而產生的。數據已成為智媒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廣播要積極地以基于大數據下的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場景化、智能化、終端化智慧平臺,實現信息和服務的精準傳播,重視研究用戶、提高用戶的回流,以增強用戶 的忠誠度和黏性,拓展新陣地。
廣播媒體要加快內容生產能力建設,在手機音頻聚合平臺、車載平臺上提供基于場景需 要的豐富多彩的專題、專欄設置和垂直化內容集成,以友好的、個性化的優質內容滿足用戶需求。(轉載有刪減)
來源:《中國廣播》 作者:張阿林
責任編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