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一方好山水,滿眼皆覆綠。
初夏的宛城,天藍水清,樹綠花紅。漫步城中,空氣清新、鳥語縈繞,令人心曠神怡、精神舒暢。美景背后,是全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錦繡答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宛城區委書記、區長樊牛表示,近年來,宛城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推進全域生態文明建設。
守住生態紅線。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集中整治大氣污染,力促PM2.5、PM10雙下降,去年全區優良天數達到258天。以河道水生態治理與修復項目為抓手,持續改善轄區水環境質量,確保考核斷面穩定達標。重拳打擊固廢非法轉移傾倒行為,源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2022年,宛城區榮獲全市污染防治攻堅先進集體。
統籌生態保護。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嚴控“兩高”項目,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為契機,全面實施生態廊道網絡建設。新建公園游園20個,數量、速度、品質均為六區第一,高標準建設背街小巷林蔭路16條,園林綠化綜合考評穩居全市首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宛城區精心編制了城市更新實施方案4個,其中高鐵區域及陳棚社區、胡寨及漢城河片區城市更新實施方案已率先通過市政府批準。中心醫院西安置樓、陳棚片區一期起步區、漢城河以東安置區、公安分局舊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河南最大、南陽唯一的智慧停車樓破土動工,攻堅克難打通市區“毛細血管”,鄧禹南路等困擾十余年的“斷頭路”成功打通,光武路、建設路拓寬征遷大頭落地,在去年兩次城市更新提質考評中,宛城區均居全市先進位次。獨山大道精品街、獨山站入市口等改造任務高標準完成,為打造城市亮點名片貢獻了宛城力量。“1050”專項攻堅行動三奪流動紅旗,一河兩岸雙違整治工作全市第一,扮靚雙節工作獲全市通報表揚并推廣經驗,榮獲全市“1050”專項行動先進集體、城市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如今,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早已化作市民的真切感受,讓人看得見摸得著:道路暢通了,內河變美了,游園增多了,更多居民推窗見綠,抬腳即入園,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滿的。(來源:南陽市宛城區委宣傳部 王鴻陽 張金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