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事情分析問題,要知道事情的關鍵,才能知道其中奧秘。
根據一些資料顯示,中國人最討厭那個國家,不少人都會選擇日本,為何出現這個選項,主要是十四年抗戰,日本給中華大地帶來了深重的危害。
除了抗日戰爭外,日本分別在唐朝、明朝、清朝期間和中國發生過戰爭,可為何面對宋朝的時候,他們卻紋絲不動,這究竟是何種原因,難道是宋朝以財富讓日本信服,還是其他原因。
這些原因都不是,仔細聽我給大家分析。
有這樣一個事實,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如果被打怕了,他就會對你產生一絲畏懼,不敢輕易在得罪你。
日本之所以不敢輕易對宋朝動手,就是因為,他們在唐朝時期被打怕了,讓他們覺得隔壁鄰居不好惹,因而他們才不敢在宋朝期間鬧事。
(資料圖片)
那么,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七世紀左右,日本處于飛鳥時代,這期間日本有一位天皇叫“天智天皇”這家伙有些能力,他所推行大化改新,讓日本由奴隸制過度到封建社會,從這點看,這位天智天皇還是有一定能力。
既然內政有能力,那他為何會跟唐朝發生矛盾。
這件事情就要說到他們隔海相望鄰居百濟遇到了困難,到底是什么困難,會讓他們跑到海峽對岸找日本合作。
原來,百濟被大唐和新羅聯合進攻,難以抵抗所以找到了日本。
那時候,朝鮮半島有三個國家,北方大部分地區是高句麗,南方有百濟和新羅兩個國家。
這三個國家中跟大唐關系最好的是新羅,高句麗則是時刻想找大唐麻煩,百濟表面上和大唐關系不錯,暗地里和日本高句麗共進退,正因為如此,百濟對新羅展開進攻。
新羅難以抵抗,找到唐朝說自己被欺負,唐朝一看自己小弟被欺負,二話不說直接出兵搞定百濟,然而沒能徹底根除百濟問題,因為一部分百濟國民覺得唐朝是侵略了他們國土,所以他們利用國土情節,組織了新力量反抗,同時建立了新的百濟。
663年(天智天皇2年),依百濟之請,天智天皇決定派出軍隊支援百濟,天智天皇會幫助百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唐軍只有1.3萬人,170余戰船,從力量上分析,日本可以和他們打一仗,說不定能打得過。
2、如果打贏這場戰役,日本可以控制百濟,這樣就可以以此為跳板圖謀更多的地方。
3、唐朝力量強大,可他距離百濟有一定距離,打起來的話,援軍沒辦法馬上過來,而且也不可能長期派駐軍隊在此處。
所以日本只要派出軍隊多余唐軍,完全有機會打贏這次戰役。
663年,天智天皇派出4萬人,1000戰船,支援百濟。這支部隊抵達百濟白江口后立即展開激戰,唐軍由于只有1.3萬人和170余戰船,整體力量不如日本,所以他們利用自身優勢,將數倍于自己敵人徹底擊敗,這場戰役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
該場戰役勝利后,日軍損失慘重,沒有辦法繼續插手百濟事物,最終退出了朝鮮半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明朝建立后,可以說一戰奠定了千余年東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唐朝和北宋就距離五十三年左右,這么短的時間,日本不可能忘記如此傷痛。
日本舉動很好驗證一句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白江口之戰,讓日本看到了自己和唐朝的差別,所以在以后歲月中他們只做一件事情,專心和中華做生意學習。
除了被打疼以后,還有一點是政治原因。
兩宋時期,日本國內局勢有些混亂,讓他們沒有足夠精力挑戰中國。
這期間,日本處于平安時代后期、鐮倉幕府時代前期,一般情況下,兩個時代交接期,內部矛盾不斷,統治階層自身難保,還有精力做侵略的事情。
從這里可以看出,兩宋時期,日本國內十分動亂,沒有形成一個團體,你說這種情況下還想對外侵略,壓根不可能,這時候他們能顧好自己就不錯了。
以上可以得知,宋朝時候日本不找宋朝麻煩,主要就是白江口之戰將他們打怕,那他們覺得自己在短時間內沒有擊敗中華可能性,所以他們放下身段積極和中華做生意學習。
其次就是兩宋時期日本處于平安時代后期、鐮倉幕府時代前期,這期間日本國內矛盾不斷,難以組成一個整體,因而他們沒辦法在這期間對外用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