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第一位的始終都是人口總量太多。
過去長期都是生的太多,封建時代溺嬰賣兒女不絕于書。
現在和今后,生的雖然還是很多(每年還是半個弱三分之一個強的加麻大、澳洲人口,還不多嗎?),但更多的太多的即將越來越多的,是老年人、老齡化、死亡人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
當然,老齡化問題比新生人口太多問題還是要好辦一點。
新生人口,都是單純的消費、消耗,且與年俱增不斷增長,而又長期內不能提供新的生產、創造新財富。
老齡人口,整體上只是生產能力可能逐漸降低,但消費消耗也可以逐漸降低的。
整體上觀察,新生人口的教育成本、消費,與老齡人口的醫療成本、消費+死亡人囗的終端一次性成本,很難說兩者孰高孰低。要看教育、醫療體制機制、水準。
最大區別在于,老齡人口在文化、教育上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是可以創造物質文化新財富的一支生力軍、主力軍。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不是空話虛話假話大話。
寶在何處?
寶在"老不死的"們會帶給家庭、社會各種累贅嗎?
寶在他們的知識、經驗、經歷,可以是家庭、社會文化、教育上的新財富。
特別是知識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不再是可望不可及,而是加速來臨。
封建農耕時代、資本工商業時代的人生周期,與知識創新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人生周期,是有根本區別的。
面對現在的老齡化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這些根本區別。總體而言,出路思路辦法比問題多,機會比困難壓力麻煩大。
關鍵詞:
責任編輯: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