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根據浙江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1.46萬億元,增長7.4%,占全省出口的84.4%,拉動全省出口增長6.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韌性較強,壓艙石作用顯著發揮”是今年上半年浙江外貿運行的突出特點之一。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浙江的民營企業如何保持外貿出口的增長態勢呢?走進浙江杭州蕭山區的“中國視谷”↓
政府助力讓企業產品更具國際競爭力
總臺記者 夏周:浙江杭州蕭山區“中國視谷”中,這家深耕于三維視覺領域的民營企業同時也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一季度,這家企業的銷售額是同比增長了31%,而且,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銷售額今年預計均比往年有大幅提高,并且“出口”對于銷售額的帶動效應非常明顯,約占營收的60%。
這款高精度的“工業3D掃描儀”是外貿訂單當中的“明星產品”,它的掃描精度達到了0.02毫米,有了它之后,維修設備就可以更精確地設計零部件。它的難點在于無論面對各種材質、各種環境的時候,都能夠確保掃描精度的一致性和穩定性。而且現在這套設備,對于像汽車領域、能源(設備)領域的掃描,它都能夠做到。實現了從研發、生產到普及應用。也讓國外的客戶嘗到了中國數字設備發展所帶來的甜頭。
在國外市場中的細分領域占據主動,依靠的是什么?是研發創新。當產品有了“功能”和“性能”的加持之后,就更具國際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要招新研發、上新生產線等等。當地很多企業都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多維度扶持。比如剛剛這款三維重建技術就得到了市、區兩級的專項補助,對加快企業研發進度、提高研發質量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科技研發光靠政策扶持,其實還遠遠不夠,還要靠的就是人。這家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型企業,今年上半年外貿銷售非常不錯。用他們的話來說,是依靠專業人才自主研發多品類的汽車軸承產品,打開了海外市場,因為這家企業擁有杭州市認定的高層次人才53位,涉及研發、技術、生產等等。
不光在杭州,在浙江各地都有類似的人才政策,就像虹吸效應一樣,不斷為浙江的企業提供營養。(央視新聞客戶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