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之后,我國將穩妥有序推進設立黃河口、錢江源—百山祖、卡拉麥里等新的國家公園。
這是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關志鷗8月19日在青海西寧舉辦的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上作出的表述。
中國國家公園是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2021年10月,我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了解,我國用最嚴格的措施加強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推動生態功能持續向好。第一批國家公園390多宗礦業權有序關停,100余座小水電整治退出。三江源國家公園實現了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保護,藏羚羊種群恢復到7萬多只;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連通了13個局域種群生態廊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暢通跨境通道,東北虎數量超過50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到6群37只;武夷山國家公園新發現雨神角蟾等17個新物種。
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各地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積極開展特許經營、生態旅游、自然教育、游憩體驗,走出生態美和百姓富的新路徑。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發展黑木耳規模化產業,逐步推行黃牛下山集中養殖和抵邊示范村屯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推行“一戶一崗”,青海、西藏共選聘2.3萬余名生態管護員。
關志鷗表示,下一步,將嚴把國家公園創建設立質量關,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設立新的國家公園。將著力推進高水平保護,推動出臺國家公園法,健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構建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統籌、多部門聯動的統一執法體制。此外,將繼續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支持地方政府建設國家公園入口社區、保護發展帶,創新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品牌體系,適度發展生態旅游、自然教育,推動高水平綠色發展。
有山有水有人!
中國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8月19日,在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開幕式上,國家林草局發布了中國國家公園標識。
標識由地球、山、水、人和漢字書法等元素構成,標識中連綿的山川構成漢字“眾”,造型特征鮮明,寓意山連山、水連水、眾人攜手保護自然資源,展現了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的有機融合,體現中國國家公園的全球價值和國家象征。
>>多知道點
什么是國家公園?
與傳統自然保護區有啥區別?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國家公園與傳統的自然保護區的區別有兩點:
一是生態價值,國家公園是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全球價值和國家象征。
二是保護強度,國家公園保護范圍更大、生態過程更完整、管理層級更高。
第一批國家公園
各有哪些亮點?
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名單于2021年10月公布,其各有何亮點?
三江源國家公園(青海、西藏)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保護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實現了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保護。園內廣泛分布冰川雪山、高海拔濕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生態類型豐富,結構功能完整,是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大尺度保護的典范。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陜西、甘肅)
跨三省,保護面積2.2萬平方公里,是野生大熊貓集中分布區和主要繁衍棲息地,保護了全國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園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具有獨特的自然文化景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生態價值實現先行區和世界生態教育樣板。
據不完全統計,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片區共有包括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野生脊椎動物342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1種,區域內有維管束植物1598種,37種為我國特有種。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吉林、黑龍江)
與俄羅斯、朝鮮毗鄰,保護面積1.41萬平方公里,分布著我國境內規模最大、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種群。園內植被類型多樣,生態結構相對完整,是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成為跨境合作保護的典范。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
位于海南島中部,保護面積4269平方公里,保存了我國最完整、最多樣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這里是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唯一分布地,是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成為島嶼型熱帶雨林珍貴自然資源傳承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典范。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江西)
保護面積1280平方公里,分布有全球同緯度最完整、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武夷山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是文化和自然世代傳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央視等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唐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