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線下消費復蘇時,也給潮玩行業帶來了增長。過去幾年,線下消費遇冷,國內潮玩市場增長受阻,今年上半年過去了,在消費復蘇的趨勢下,潮玩行業情況如何?
8月22日,作為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瑪特交出了上半年的答卷。財報顯示,泡泡瑪特上半年營收28.1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5.35億元,同比增長42.3%,其中凈利潤4.77億元,超去年全年凈利潤。隨著社會經濟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在復蘇與挑戰并存的大環境下,從泡泡瑪特的從這份成績單來看,上半年潮玩行業迎來了增長期。
潮玩作為一個帶有文化屬性和精神消費性質的品類,潮玩既是內容本身,也是文化載體,能起到傳遞、表達藝術價值的作用。過去幾年,這個賽道高速發展,迎來了不少玩家。行業在競爭的同時,各個玩家也在不斷創新、試錯,想要講好自己的IP故事。這個行業也經歷了周期性發展,但如今從泡泡瑪特的半年報來看,潮玩行業正在走入新的周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表示,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潮玩行業,從盲盒的潮流玩具模式逐步蛻變向具有故事性超級IP形式的潮流文化,在這個迭代的過程中,經歷了盲盒風口消歇后的陣痛,以及對主題樂園、大玩具等試錯過程中的落寞,逐步找到了自己的節奏,一方面海外拓展上縱向提升自己的用戶天花板,另一方面在垂直細分領域探索破圈、橫向拓展自己的用戶群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消費者青睞,IP故事仍是壁壘
潮流玩具一直深受年輕人喜愛,潮玩在年輕人群體中是一件挺有趣味性的事情,用戶粘性高。潮玩里的人物IP其精神內核在于"收集、陪伴和治愈"。潮玩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年輕人的精神寄托。
夸克APP數據顯示,關鍵詞"潮玩"7月份搜索量環比上漲138%,具體到企業品牌層面,"泡泡瑪特"和"52TOYS"搜索量環比分別上升103%和332%,旗下代表性IP品牌"MOLLY"搜索量也達到了142%的環比提升。
尤其是今年以來,隨著線下消費復蘇,也給潮玩行業帶來了肉眼可見的增長。易觀分析研究合伙人李心怡認為,潮玩是典型依賴線下實體門店的零售行業,隨著疫情影響大幅減小,線下門店人流持續恢復,以及潮玩品牌恢復門店擴張計劃,潮玩行業的復蘇是可預見的。
毫無疑問,IP是潮玩公司的核心壁壘。根據前瞻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泡泡瑪特的IP數量最多,超過了40個,其中Molly、DIMOO和Skull Panda均為目前潮玩市場上的熱門IP。位居第二位的十二棟文化目前擁有的IP也超過了10個,其中主要IP均來自于熱門表情包,如制冷少女、長草顏團子和小可愛TOBY。
此外,名創優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已經與一些世界頂級IP運營商及原創工作室達成合作,如漫威、迪士尼、QueenStudios、ZURU、十二棟、圓夢筑成等,并且簽約了近兩百個獨立設計師,多品類孵化IP
從泡泡瑪特財報中可以看到,這些IP給他們帶來不少的收入。財報顯示,上半年,SKULLPANDA、MOLLY和DIMOO分別實現收入5.26億元、4.11億元、3.62億元;新銳IP方面,設計師團隊PDC(Pop Design Center)推出的小野實現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191.3%。
IP作為潮玩公司的核心壁壘,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張書樂表示,潮玩行業的壁壘主要難以突破Z世代群體限制,難以逃離玩具的概念,成為帶走收藏價值的文玩。國內企業的突破口就是從文化賦能的角度讓潮流玩具變潮流文化。
此外,IP運營也至關重要。李心怡表示,潮玩最關鍵的壁壘還是在于IP運營能力,縱觀全世界涉及到潮玩或玩具類的品牌,銷售表現最優的產品無一例外全是經典IP,比如美國Funko公司的主要銷售額由漫威、迪士尼、DC等系列經典IP貢獻,日本萬代公司銷量top級的產品仍然是龍珠和高達系列。相比之下,國內企業在IP運營能力方面還較弱,這也和我們的文化產業以往缺少享譽全球的本土IP息息相關。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我國游戲、動漫等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出海,也涌現了不少非常有潛力的IP,潮玩企業如果能耐心陪伴IP成長,延長IP的衰退期,那么基于自己的產品設計、渠道建設、營銷推廣來持續挖掘IP的商業價值就是水到渠成。"她說道。
如何講好IP故事?
在潮玩這個賽道,競爭尤為激烈。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至少有800家企業的名稱與"潮玩"相關。在內卷的賽道上,就特別考驗玩家們講好IP故事的能力了。
根據自己公司的核心IP,各個玩家都在尋找新的業態。TOP TOY定位為全球潮玩集合店,產品線涵蓋盲盒、積木、手辦、拼裝高達、娃娃模型、潮流玩具、原創產品等,作為后起之秀,TOP TOY覆蓋潮玩全品類,指向更大的市場,而不僅僅是盲盒賽道。
泡泡瑪特以潮玩IP為核心,不斷拓展自己的業務版圖。資料顯示,今年5月,泡泡瑪特公布了旗下首款游戲《夢想家園》首支PV;無邊界硬核衍生品品牌共鳴推出首款盲盒產品;旗下青年當代藝術運營機構innerflow與60位國內外當代青年藝術家合作。此外,泡泡瑪特首個城市樂園將于今年9月下旬開業。
張書樂表示,盲盒的風口消退,新的風口未現,潮玩公司無論是走主題公園、機甲或其他方向試錯,暫時都沒有真正破圈,因此更多為破圈而進行的大膽試錯,需要高頻展開。
除了在國內市場IP的開發和運營之外,今年的潮玩市場,也出了新的故事。現在,出海成為中國潮玩行業新的增長點。
TOP TOY去年啟動海外開店計劃;52TOYS利用海外代理和跨境電商,海外銷售額在去年增長了2.5倍;據媒體報道,截至2022年年底,52TOYS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246%,其中,澳大利亞市場的業績增幅達到1468%。
泡泡瑪特在海外市場增長迅速,財報顯示,泡泡瑪特2023年上半年港澳臺及海外收入3.76億元,同比增速139.8%;并首次披露海外利潤情況,上半年實現經營利潤7889萬元,同比增長183%。據泡泡瑪特透露,目前海外的58家門店,平均每個月單平米的產出大概在8000~10000元。到8月份,大概有超過一半的門店月營收能超過100萬元。海外門店目前100%都是盈利狀態。由此可見,海外市場成為了潮玩公司們的競爭舞臺。
雖然上半年潮玩行業開始回暖,但行業仍然面不小的挑戰。李心怡表示,可能最大的宏觀挑戰來自于可選消費疲軟。由于經濟弱復蘇,整體消費信心不足,可選消費可能會受到較大挑戰,而潮玩這一品類恰恰屬于可選消費。從潮玩品牌自身的角度來說,最大的挑戰可能還是來自于其IP價值的可持續性,市面上多數潮玩公司多是以銷售自有IP為主,而這類自有IP通常并不是依附于動漫、影視等內容作品的,也就意味著IP生命力能否持續會是較大的挑戰。
而對于潮玩公司們來說,講好IP故事至關重要。"潮玩公司找到自己的文化內涵,而不是玩具或IP紙片人,增強用戶黏性"張書樂說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