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影像志】
建設新家園開啟新生活
(資料圖片)
初秋,走進民樂縣六壩鎮,一排排住宅樓錯落有致,配套建設的文化廣場、養老中心、醫院、學校一應俱全。自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實施以來,民樂縣結合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幫助祁連山淺山區鄉村的群眾搬遷到祁連山下,在這里安家落戶,建設新的家園。
民樂縣六壩鎮村民蘭術民說:“我以前居住的地方是地質災害點,通過搬遷,現在的房子比原來更安全,生活環境也比以前好很多。”正在通過網絡直播推廣掛面的張婷婷說:“如今生活便利了,人也集中了,我不但住上了新房,還有了一份穩定工作!”
民樂縣地處青海北部-甘肅西北部斷裂帶上,地震活動頻繁,同時,部分群眾居住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生態脆弱、地質災害多發頻發地區,實施生態及地災搬遷成為當地群眾的最大期盼。
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民樂縣出臺搬遷安置政策,明確了整村搬遷、插花型搬遷、集鎮搬遷等補助標準,按照“基礎設施集中建設、農民群眾集中安置、公共服務集中配置、特色產業集中布局”模式,集中更多要素和資源,促進產業配套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搬遷村群眾的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
同時,民樂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組織國土綠化示范試點等重大生態建設項目,縣內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蓋度和城區綠化率不斷提升。在民樂縣洪水鎮山城村,退耕還林工程讓昔日的一座座荒山悄然變了模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總面積近1萬畝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已經完成栽植,樹木郁郁蔥蔥,成為拱衛祁連山的一道綠色屏障。
天朗氣清,綠野蔥蔥,更多的搬遷群眾將在新家園開啟新未來。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丁凱
位于民樂縣的張掖超越發展農業有限公司智能溫室內“串番茄”長勢喜人。
三堡鎮一幢幢嶄新的安置房坐落有序、干凈整潔。
六壩鎮充分利用城區的邊角地、閑置地,結合周邊群眾需求,合理配建休閑、健身、娛樂等設施,讓“口袋公園”建在老百姓身邊。
洪水鎮山城村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現場樹木蓊郁,與遠處連綿的祁連山,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六壩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
民樂縣工業園區富強苑社區開展“夏日學樂營”活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暑期。
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文化展覽館,吸引附近居民和游客前來參觀。
三堡鎮手工掛面廠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網絡直播進行帶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