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常碧羅 鄧瑜欣 徐利
“這段時間你感覺怎樣,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我們的幫助?”“你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是怎樣規劃的呢?”“以后想干什么工作?”2023年秋季開學前夕,潼南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再次來到涉案未成年曉慶(化名)家中“家訪”。
“我們家小孩現在越來越乖了,9月就要上大學了,他還主動去打暑假工,想要給家里減輕一點負擔。”檢察官們在涉案未成年人李某家進行家訪活動時,其母親激動地說到。
據了解,檢察官第一次注意到曉慶是在今年1月辦理的一起尋釁滋事案件中。雖然曉慶在本案中參與度低不構成犯罪,但檢察官在他充滿“江湖氣”的言辭中,敏銳地發現這個孩子可能有一些不良行為需要及時糾正。
為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檢察官們多次來到曉慶家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為他學習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8月,檢察官收到了曉慶考上某大學的喜訊。欣喜之余,檢察官決定在開學前,對曉慶進行最后一次“家訪”。
面對面的交流,讓檢察官與李某進一步拉近了距離。經過一番暖心的問話,檢察官逐漸走進了李某的內心,也詳細了解到他目前的社會交往、學習規劃等情況。李某表示自己已經充分認識到之前的錯誤,會努力改變,不斷進步,不辜負父母和檢察官的期望。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部分犯罪未成年人由于年幼、文化程度不高,對未來缺乏規劃,法治意識淡薄,交友時不懂甄別,容易結交魚龍混雜的社會朋友,從而伙同在一起違法犯罪。
“在開學季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家訪活動,是我們臨界預防幫教工作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可以通過面對面家庭教育,更好地修復親子關系,另一方面也是對涉案未成年人講授‘開學法治第一課’,希望他能夠遵紀守法、認真學習,踏踏實實走好人生路。”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負責人羅肖勇說。
近年來,潼南區檢察院積極探索“家訪+幫教”模式,強化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矯治。通過家訪充分掌握未成年人個性特點和家庭情況,針對性開展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心理輔導等幫教工作。今年以來,該院已對43名有不良行為的涉案未成年人開展幫教矯治,助力“迷途少年”回歸正途。
關鍵詞: